蘇重秉說道:“這有何難?等我去和太太說,帶你們出去玩,隻是有一點,得跟緊了我,不許亂跑,不過今年太太估計也出去逛,若是太太去,你們跟着太太更妥當。”
馮氏年節裡不願走動,有宅女的屬性,湘玉在院子裡關久了,出去一趟就跟犯人放風似的,抓住機會就想出去玩兒。
大哥說的也對,先問問馮氏的意思,如果她去,帶着他們幾個一起,七夕算是一年裡重要的節日,加上麗妃省親,一定有趣。
七夕的前幾日,蘇府就開始忙着籌備了,采買處從外面買來瓜果酒肉,莊子裡也送來了時蔬瓜果,還拿來一隻山上打的野豬。
馮氏讓府裡的丫鬟制作牛郎、織女的小像,用竹子編紮好身子,用裁衣剩下的布料做個裙子,做好之後懸挂在院子裡的樹上。
湘玉小院裡,采茶和梅香手巧,做了磨喝樂,用土木雕成的,穿上荷葉半臂的絲綢衣裙,彩繪了一個木雕做欄座,用碧紗罩起來,桌子也有講究,需用青綠銷金桌布罩好。
七夕前四五天,人們互相就開始贈送瓜果,湘玉早早便想好了每人各送什麼,她給湘蓮送了蘋果和桑葚,給湘雪送了葡萄和桃子,給湘琪和重宇送了西瓜,兩個哥哥沒送,食盒是她找木工做的,紅木五彩點螺牛郎織女圖食盒,符合節日的意境,裝好讓丫鬟送到了各處,下午便收到了回禮。
湘蓮除了回贈水果,還讓丫鬟給她拎來了纏枝番蓮的攢盒,小拼盤裡裝的滿滿的。
馮氏在院子裡“種生”,小木闆鋪層土,播下栗米種子,等生出嫩苗後,擺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的模樣,再把綠豆浸在碗裡,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前幾年馮氏從未種過,今年趙媽媽撺掇她,說求個吉利,做個五生盆,又不麻煩,等馮氏擺弄好了,趙媽媽說再買一個蠟玩偶回來,放在水土上,是宜子之兆,做這些就是圖個吉祥,馮氏心情舒爽,做了兩套八段錦。
湘玉給交好的别家小姐贈送了瓜果,籃子下還壓了一封信,小閨蜜間也不常見,偶爾寫寫信,大人也不管,反正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孩子也小,隻言片語的筆墨落在外面也無妨。
到了七夕當日,馮氏把孩子們都叫在一起,指着碟子裡的赤小豆,女孩兒吞二七,男孩兒吞一七,這是老傳統了,吞了這個,一年穩穩當當的不生病。
馮氏早起用烏雞血混着三月三的桃花粉,搽臉搽身子,這是美容養顔的聖品。
庭院裡早早的就擺上了香案,放滿了瓜果,下人捉來了蜘蛛,馮氏讓放在了金銀盒子裡,就等着第二日一早,小蜘蛛吐出又圓又正的絲來。乞巧乞巧,便乞得了巧。
蜘蛛年年捉,圖個吉利,下人們已有了經驗,知道什麼樣的蜘蛛吐絲圓正,老爺太太求個吉祥順遂,辦好了差事,太太打賞的手可松的很,趕上了三個月的月例。
蘇家的孩子早就做了新衣裳,每人選的顔色都不同,按照自己喜好來,也不用穿統一的衣裙,到了晚間,蘇鴻良早早的下了衙,自家人圍坐在桌上吃團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