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張氏臨終前,當着賈老太太、賈赦、還有王夫人面的鄭重委托,小賈琏的撫養權,或許會直接到了賈老太太或者二房王夫人手上。
賈赦親自教養?
先不說這合不合規矩,賈赦這個被寵壞了,永遠隻想着自己的纨绔,就不可能會答應,即使賈琏是他親兒子。
丈夫立不住、不靠譜,婆婆賈老太太是個掌控欲強且心狠手辣的,妯娌王氏又是盯着大房好東西不放狼子野心的,本該是盟友的邢夫人短視、糊塗、扶不起來,何氏接下的大房,就是個天坑。
何氏一度以為,這個坑,她必須得等賈琏長大娶媳婦,才能爬出來,沒想到,賈赦這坑自己人的神來一筆,讓何氏看到的曙光。
出于對龍椅上那一位的防備、厭惡,在賈赦領着六個嬷嬷出現的時候,何氏是第一時間是抗拒、反感的。
然而真的等六個嬷嬷都歸到賈府大房之後,何氏卻體會到好處了。
最起碼,即使何氏殚精竭慮,還是會出現各種麻煩、毛病的各種事情,突然間就在六個嬷嬷的通力合作管理下,都不見了。
嗯,不管是賈老太太和王夫人,都沒有要宮裡賜下的嬷嬷。
這裡面,肯定有賈赦這個混不吝的堅決不想讓二房占便宜,死活不想分嬷嬷給二房的緣故。
更有賈老太太、二房王夫人都不想在唯她們獨尊的自己院子裡,供奉一尊礙手礙腳祖宗的緣故。
何氏可是知道,不管是賈老太太亦或是王氏,手上都有些不光彩的東西。
冒犯皇權不至于,但是從賈家公賬上往自己私房巴拉東西的,都是小能手。
這事何氏本來不知道的,但是已故的張氏太信任她了,将某些隐晦的證據,都留給了她。
賈老太太和王氏會看何氏不順眼,抓住機會在何氏分娩的時候下黑手,除了觊觎何氏那不輸于她們私房的嫁妝以及何伯爵府的底蘊之外,更有何氏順着張氏留的線索查下去,手上的确有她們婆媳手腳不幹淨的證據的緣故。
賈老太太隻是在賈代善去世後,偷偷地将轉移了先國公夫人和賈代善,留給兒子、孫子的私産,以及部分國公府賺錢的産業罷了;
王夫人就膽子大了,借着管家的便利,靠着娘家的權勢、用賈政的名義,做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情,何氏手上掌握的卻是王氏販賣祭田、高額放貸的證據,反而借助當家太太的權利,在賈家内部貪|污盜竊弄權都是小事了。
最讓何氏惡心的是,要不是她警醒,王夫人都敢打着賈赦的名義做壞事,好處她拿,壞名聲賈赦背了。
這些證據,賈府之外的是何氏讓娘家下人查的,而賈府内,則是何氏通過張氏留下的人手查的。
弟弟病弱,雖然嫁入了賈府,但是伯爵府的重要資源産業,一直都掌握在何氏手裡的。
本來,何氏做這些,隻是想讓自己在賈家後院能輕松點。
畢竟,這些證據,對國公府來說,不緻命。
何氏不會傻的鬧出來。
損人也不利己,何氏再怎麼不願意承認,她也是賈府的一員了,賈府聲明受損,于她、與娘家都沒有好處。
真的鬧出來,也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最多也就是賈老太太和王氏被問責,賈府顔面盡失的事。
傷不了根本。
上頭龍座那位,不怕貴勳權臣不做壞事,有問題,收拾起來才簡單容易,就怕都遵紀守法,想要處理得來個欲加之罪。
何氏也沒想到,賈老太太和王氏會這麼敏感,居然會聯合起來,來個永絕後患。
二房王氏會這麼幹,何氏不意外。
讓何氏意外的事,賈母居然會插一手。
要是沒有賈母的掩護和幫助,何氏不會到生産一刻,最危險的時候,才發現照顧她長大的奶娘的背叛。
也多虧老天保佑,在奶娘動手的時候,她突然有了力氣,打翻了那碗會讓她一屍兩命的藥,鬧出大動靜,引來了最後的後手李嬷嬷,制服了奶娘和穩婆,不然,她就真的沒了。
何氏實在想不明白,也不是第一次懷疑,賈赦其實不是賈老太太親生的了,正常的親娘,也不會給賈赦娶刑氏這樣撐不起門戶的媳婦。
當然,這裡面也有賈赦身上太多的負面因素,行情太差,娶不了好媳婦的緣故,但是高門大戶娶不了,往低裡挑個厲害能幹的也行啊,偏偏賈老太太千挑萬選地,就選了一個花瓶式媳婦。
何氏不是沒有強行給賈老太太挽尊,給自己臉上貼金,認為老太太是不想打破大房内部平衡,覺得賈赦這個兒子是娶不到比她更好的媳婦的,才将刑氏娶進門充數的。
隻是賈母在她生産時做的事情,讓何氏這點自欺欺人的想法破滅了。
在大兒子一房幾乎全靠她這個二房支撐的時候,還眼盲心瞎地朝她下手!
老太太難道不知道,要是大房沒了一個能主事的人,就會被二房吃得啥都不剩?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偏心,簡直就是想讓大房徹底敗落,殺人誅心了。
何氏不理解,但不妨礙她繼續反擊。
六個嬷嬷到手後,立馬讓她們走馬上任,分别掌管她的清和苑,刑氏的甯和園,重點關照幾個孩子。
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大房的内院事務,立馬就規矩清爽起來,何氏終于能放開手地,好好地教養三個孩子了。
管理内院難嗎?
不難,也不易。
不難的地方在于,隻要規矩定好了,下人循規蹈矩地執行,内院的事務也就那些。
不易的地方,就是在于權的分配了。
何氏管着大房的事務,覺得繁瑣難的原因是,賈府看着分家了,實則沒有分家。
名義上,本該繼承家業的賈赦一房,沒有管家。
何氏有能力,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刑氏倒是名正言順了,但是她實在扶不起來。
最後,管家權隻能落在蒙恩有了官職的賈政二房手上。
主權不明下,兩房各種拉鋸争鬥就不說了,在兩房之上,還有一位總是拉偏架拱火的大家長賈老太太的,三方争霸,事務自然就又雜又亂了。
但凡有什麼問題,得找好幾方的人才能處理的,下人自然就見風使舵,見利而為,各種搗亂了。
這情況下,何氏就是再多的本事,也沒法施展。
現在好了,六個鎮山太歲各就各位,本事不差,背後又有虛無缥缈能唬人的皇權,賈赦為了未來皇後閨女各種無腦叫嚣,錯有錯着地立起來。
賈老太太和王氏尾巴沒掃幹淨,心虛,也不想丢臉丢到皇宮裡去,自然就不敢再鬧騰,更不敢為難大房了。
外部壓力消失了,刑氏難得在宮裡嬷嬷的輔助引導下,不再被賈老太太、王氏教唆的,正室妾侍勢不兩立的觀念影響,願意和何氏合作發力,将大房中三心二意幾處讨好的人都清理掉,好好地将規矩徹底地立起來了。
何氏從來都不貪權戀權,比起管理這些沒必要的雜事,她甯願關起門來好好教養三個孩子。
所以,在大房内院的規矩立起來,邢夫人身邊有宮裡的嬷嬷輔助,不會再輕易犯傻後,她爽快地交出了大房的事務,隻保留她和孩子居住的清和苑的權利,其他的都交給迫切想要做當家夫人的刑氏手裡。
手裡有着豐厚嫁妝,還張管着何伯爵府實權的何氏,真看不上賈家大房的這點内院權利。
國公府真正核心的東西,一直掌握在賈老太太、賈赦、賈政手中。
賈代善臨終時,可是分别給這三都安排好了一份東西的。
賈代善本人不知道,将家裡的核心東西分成三份會有什麼後果嗎?
何氏覺得,這位精明的榮國公,肯定比誰的清楚。
隻是,那時候正處于太子事敗後的清算的多事之秋,連天下之主的皇帝,都避免不了家裡的子弟不肖,和罪魁禍首太子特别親密的賈家,又何德何能地順利權利交替轉移呢?
哦,忘記說,賈赦作為國公府的繼承人,能娶到太師太傅家的嫡女為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曾經是太子的伴讀。
雖然這個伴讀,水分挺大,真的是靠走後門攀關系,為的不過是以後降爵繼承國公府後說出來好聽點,就是個看在賈代善這個厲害爹的面子上,充數的。
種種因素下,賈家因為皇帝的命令,和先太子很親密,是誰都知道的現實。
何氏知道的内幕是,賈代善是自己斷藥求死的。
當時接替張氏執掌賈家内務的她,每日必須要做的事情,除了管理一家子大小雜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當家人賈代善侍疾。
何氏很肯定,賈代善當時的身體狀況,并沒有那麼惡劣,在太醫的診治、足夠的藥物支撐以及精心照料下,恢複正常不可能,但是咬牙多支撐兩三年,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隻是,在甯國公府的賈敬匆匆地上門一趟,失态離開後,賈代善就主動停藥,身體狀況開始急劇惡化。
在賈代善去世之後,隔壁的賈敬就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開始癡迷道術了。
何氏猜測是甯國公府的當家人賈敬在太子謀逆中,做了什麼不可饒恕的事,才帶累賈代善不得已自己找死的。
太子謀逆這事,影響太大了,就是蒙在鼓裡,最後發現不妥,堅持保皇的無辜張太傅一家,都是抄家貶斥三千裡的下場。
賈家要是真的做了什麼沒法挽回的事,恐怕也得奪爵抄家起步,看皇帝的心情,最差有可能三族株連也跑不了的下場。
何氏猜測沒錯,當時在賈家浪蕩的苟子,将賈代善和賈敬兩人的對話全都聽到了。
賈敬為了從龍之功,是真的幹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他利用賈代善對他的不設防,從負責皇宮守衛的賈代善心腹手中,幫太子拿到了皇宮布防名單和布防安排。
太子能一路順利打到皇帝面前,賈敬是居功至偉。
眼看着這事恐怕要暴露了,賈敬隻好來找賈代善坦白商量。
之後的事,苟子就沒管了。
無非就是賈代善臉都不要地認罪忏悔,求皇帝饒命的事情,肯定很虛僞惡心,苟子可不想倒胃口。
反正賈家在神瑛侍者沒來到長大之前,肯定是敗不了的。
警幻早就說過,神瑛侍者要到凡間來體驗繁華富貴的,要是賈家敗了,還有他的繁華富貴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