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今日中午做飯怕是來不及了,咱們鍋碗瓢盆和米面都有,但是菜蔬卻來不及采買了。要不索性出去吃點吧,我看巷子口也有些小食攤。”
父女倆正準備出門,就聽到門口有人敲門,一開門,是囡囡。
小丫頭這會兒不哭了,一張小臉擦洗過,白白淨淨的:“姐姐,我阿娘讓我喊你們去我家吃飯。”
“哎呀,這怎麼好意思。”
還沒等夕瑤反應過來,囡囡伸手拉着她就往自家走。
走過自家西面的兩間房,就是囡囡家了。
海妹已經在門口候着了。見他們父女走近了,雙手在圍腰上擦了擦,連忙上前招呼,“你們第一天搬來,估計是來不及做飯吧。剛好家裡多做了些,你們好歹對付一口,可别嫌棄啊。”
夕瑤跟着人往裡走,心裡暖暖的,“海妹姐,您真細心。我和爹爹的确才收拾了一半呢。”
海妹家一共三間屋子,最西邊的這間是廚房。這廚房頗大,從外面看過去,似乎是這三間屋子裡最大的一間。除了竈台以外,還有一個石磨,一個竹制的三層架子以及一個吃飯和堆東西用的八仙桌。這八仙桌的一條腿似乎斷了,用另一個木頭接上,上下纏了麻繩。整間廚房看過去,雖然舊,但是并不髒,連竈台都是收拾得清清爽爽的。
海妹招呼着他們入座,“哎呀,不好意思,家裡亂得很,讓你們見效了。”說着又把八仙桌上的東西往裡推了推。夕瑤眼尖,一眼瞟過去,似乎是一些泡好的豆子,用紗布蓋着。
随着夕瑤的眼神望去,海妹有點難為情地笑了笑,“她爹走了,我也沒啥手藝,日常就做些豆腐,豆腐乳什麼的,靠街坊幫襯着過活。哎呀,不說這個了,你們餓了吧?”
說着,她走到竈台前,掀開鍋蓋,一時間飯菜的香味彌漫了整間屋子。
“哎呦,好香啊,張家娘子好手藝啊,”唐父十分捧場。
端上來一看,是菜飯。這是南方一代傳統的吃食。先将菜炒至五六分熟,再加上泡好的米一起焖煮,這樣一來制作方便,二來米飯的香氣和菜的香氣融合,吃起來格外美味。
張海妹的菜飯倒是沒用綠葉菜,而是用了蠶豆,外加筍丁和一點點鹹肉,格外香甜。
“哎呀,看到這碗豆飯才想起來,這是快到立夏了。” 唐父拿起筷子,往嘴了塞了一大口,“嗯,真香。”
看到客人吃得高興,海妹母女臉上也露出笑容,她們一人端着一個小碗,也坐下吃飯。
剛吃了沒兩口,就看到海妹站起來,“哎呀,差點忘了”。她從竈台旁的陶罐裡取出一個蛋,在菜闆上一切為二,放進碟子裡拿過來。“嘗嘗,這是自己家腌的鹹鴨蛋。”
小囡囡的眼睛在這個鹹鴨蛋上面轉了又轉,最後在母親的眼神下乖乖低頭扒飯。
夕瑤見此,拿過半個鹹鴨蛋,把蛋黃撥進了囡囡碗裡,然後往自己和爹爹碗裡撥了一些蛋白。
“哎呀,這是幹什麼?家裡還有呢。”
眼看着海妹又要站起來去取蛋,夕瑤連忙攔住她,“這菜飯鹹淡正正好,加上鹹鴨蛋就有些太鹹了,剛好,我們和囡囡分着吃。”說着,摸摸囡囡紮着小辮子的腦袋。
海妹的眼眶有些紅,“照說,救命之恩是要好好報答的,隻是......家裡實在......”她用袖子擦了下眼睛,笑着說,“那我就厚着臉皮,意思意思算了。對了,我平日裡都在家,也沒什麼事兒,就是做些豆腐豆漿啥的,回頭你家裡要打掃或者漿洗縫補的,可千萬不要客氣,随時來喊我就行。”
做豆腐三個字說起來輕松,實則是最最辛苦的活兒。老話說,世間有三苦,乘船打鐵賣豆腐。黃豆需要提前浸泡,然後經過石磨磨成漿水,再燒開放涼點石膏。冬日滴水成冰,一雙手泡在水裡,生凍瘡是免不了的。夏日裡燒豆漿,整個屋子都如同一個大蒸籠,熱氣騰騰,稍不留意就容易中暑。
夕瑤和唐父對視一眼,都在心裡想,這孤兒寡母,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