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明法師仙去也就是在當日,喜娘得着消息的時候,正在陪着老太太說着話。
上午時分,喜娘從雲齊寺出來,便回了齊家大宅,今早來到齊家鎮,見了老太太便忙着往寺裡走,昨兒收拾的給各房的禮物未來得及分下去,且喜娘回來,自然是要去給大太太陳氏請安的。
如今大宅内裡,由着大太太陳氏帶大奶奶吳氏當家,老太太自喜娘入了王府之後已是徹底撒手不管,每日隻管念佛誦經,老太太院子裡的事也是由着剩下的如兒姑娘跟白媽媽管着,其餘的幾個大丫鬟,到了年紀都放了出去,如兒姑娘原是孤身一人,也無婚嫁意願,便留在了老太太院裡。
喜娘從雲齊寺回了齊家大宅,便讓春杏、春泥二人把帶來的禮物拿好,見了大太太陳氏,陳氏這兩年管家,積威已久,但面對喜娘自也不敢太過拿喬。
原嫁給刑二管家之子刑莊的齊修茗曾入府給喜娘請過安,該說在老太太跟前養的幾個姑娘各自都有性格。齊修茗是在喜娘入王府以後方才嫁到刑家的,不久便有了孕,七八月份見着的時候,已是身懷六甲,喜娘當時尚未取得梁王爺真言,在府中日子并不算好,所以這時節齊修茗入府請安倒也有幾分情誼。
随着喜娘在梁王府裡地位越發高了,刑二管家對這兒媳越發珍重,原梁王府除了一位大管家還有四位二管家,刑二管家在府裡并不算得勢,不然當初他也不會給自己兒子聘娶齊修茗這個無甚根基的府外之人。
喜娘自得勢以後,也給齊修茗送過幾次東西,讓她安心養胎,雖隻是簡單的幾句話,但足以讓刑二管家重視這個兒媳,齊修茗也是聰明人,知道喜娘在王府站住了腳跟,便在其兄嫂探望她時,将消息傳回了齊家鎮。
陳氏自也得了消息,故而對喜娘的态度一時拿捏不好,如今見喜娘七分恭敬,願意賣齊家面子,自是不敢拿喬,不過到底二人感情不深,并無太多話好說,略聊了些話,喜娘便去了老太太那裡。
老太太見喜娘過來,先是問了濟明法師的身體,聽說醒了過來,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接着老太太讓白媽媽把濟明法師交代的書信拿了出來,說道: “這是前幾日濟明法師交代留給你的東西,說是你看過之後自會明白。”
喜娘親自接過書信,并未打開,而是回道: “老祖宗放心,剛老神仙已經交代過了”,喜娘想了想又把思源小僧是女兒身一事說了出來,并解釋道 “思源姑娘如今顔色已顯,老神仙怕徒增麻煩,聽聞孫女在王府有幾分薄面,便把她交給我......”
“原是如此,倒也好。”
老太太又問起喜娘在梁王府的生活,喜娘聽得出老太太言語之中的愧疚,便揀着好聽的說道: “老祖宗寬心,孫女尚有一二分本事,如今得了梁王妃的喜愛,在其身邊伺候着,下人們見着也是不敢難為與我,隻府裡規矩嚴了些。”
喜娘突然想到什麼,便笑道“老祖宗,您說巧也不巧,年前來咱們府上的袁家,那袁家大奶奶是誰?”
老太太剛聽了喜娘的話,心裡好受不少,如今聽着喜娘歡聲笑語,不像有假,更是放下心來,便說道: “别賣關子了,如今學會拿我這個老太婆逗趣了。”
“老祖宗冤枉,孫女哪裡敢”喜娘呷了口茶“那袁家大奶奶出身梁州城,本家姓許,巧的是梁王府三奶奶也姓許,竟是一家之人,原是那日府上三奶奶得了身孕,那袁家大奶奶來賀,王府門房問了才知那袁家大奶奶是三奶奶隔了幾房的侄女,三奶奶聽了也是沒見,讓人打發了,後來聽說孫女入府的緣由,特意陪孫女去喝了半盞茶。”
老太太聽了,方才明白喜娘這話是專門說給她聽的,安她老人家的心,一時有些說不出話來,半晌才道: “是我老太婆沒本事,累得你個姑娘家去闖那王府深宅,好在如今站穩了身子,老太婆我死也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