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混過幾年的人,不難發現:
一個月,離職的,往往因為沒能融入;
三個月,離職的,大多數無法展開工作;
一年以上,離職的,則是沒有上升空間。
這個規律,在蔡曉薇走馬觀花的總監們身上,一次又一次上演。這次給她漲薪的高總監,也不例外。
雖然也招進來幾個人,但是新人嘛,看到公司絕大多數人“養老退休”的狀态:要麼,入鄉随俗加入其中;要麼,騎驢找馬盡快閃人。
以至于真正想做事的人,束手束腳,正常的工作溝通,好像在找對方麻煩一樣尴尬。
比如公司的某些活動,隻有市場部在忙活,其他人都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在一旁看笑話。效果好的時候,老闆會點名誇獎一番,順便敲打一下其他部門。這導緻,跨部門溝通工作,更艱難了。
因此,高總監入職不到三個月,也離職了。
群龍無首,一堆新兵,副總裁親自組織了高總監離職後的第一次例會。可能因為職位懸殊,也可能因為不常見面,生疏且尴尬的氛圍溢于言表。
副總,”大家别緊張,我隻是暫代一下市場總監的職位,等給你們招到新總監,我們就各歸其位了。你們原有的工作,照樣進行就好。有需要反饋和溝通協調的工作,現在讨論一下也可以,或者私下找我溝通也行。“聽完這話,大家都舒了一口氣。
在副總裁代理期間,各小組的跨部門溝通工作異常順利。旁人都在說:市場部現在有副總裁罩着,誰也不敢惹。但好日子總會到頭,上班哪裡有一直順遂順願的呢。
按照現有人員職位高低,名下僅有1名編輯且工作經驗最豐富的主編,順理成章的成了部門小領導。
文藝女青年,文欣慧:曾經做過戰地記者,喜歡孤身一人冒險世界,享受各地美食、美景、文化故事與文人墨客的些許遺迹。
和她性格一樣灑脫随意,在她成為部門負責人以後,每周2次的工作例會變成了茶話會,既然公司要求每周必須開滿2個小時的例會,那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走形式呗。反正,按計劃完成工作,能交差就行了。
畢竟,公司其他部門也是這樣擺爛應付的。
對普通員工而言:一群聊得來的同事,沒什麼kpi壓力的考核,什麼年會,公司活動,想參加就參加一下,反正也不會占用休息時間,即便占用了,算加班,随時可以申請調休。想請假,也可以連理由都不需要編,跟領導吱一聲,走流程申請即可。
每天,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同事和諧相處,溝通融洽,工作内容得心應手,每個月,坐等發工資就可以了。簡直是完美的職場生活。
可是,數據表格寫得再漂亮,也沒什麼實際意義,對公司而言,沒人做業績,沒項目賺錢,那麼等待這個公司的命數,也是注定的。
春節假期前的發薪日并沒有發工資,對此财務部門給出的解釋是”年底公司外債沒有收回,節後發放。” 雖然不爽,但大年根兒底的,大家也是直接請假回家作為發洩,也沒人鬧騰什麼。
春節後的第二個發薪日,依然沒有如期發薪。對此,财務部門沒了任何解釋與托詞。因此,引發了公司小範圍的人心惶惶。
市場部茶話會(部門例會)
編輯,“聽說,銷售部一直都是正常發薪。”
主編,“畢竟是給公司賺錢的,要是怠慢了,沒人開單,就更沒錢發工資了。可以理解。但,我聽說,上周海外部的老馬領頭鬧事,于是,這個月她們部分也發了工資。”
孫莎莎氣憤,“合着就市場部沒發呗?”
張馨月添油加醋,“人說咱們市場部是花錢的,隻出不進。”
主編翻着白眼,怼道,”那市場營銷不花錢,不推廣,是等着天上掉餡餅呢,還是大風把客戶刮進公司來簽單?真有意思。”
編輯,“我聽說人事部也發了上個月的工資。她們是一起找财務談判後,給發的。”
主編,“那合着就是欺負我們老實人呗?鬧就發,不哭不鬧的就裝死?”
蔡筱薇無語的歎了口氣。
主編察覺到她的表情,問道,“曉薇,你是我們這裡在公司最久的員工了,之前也這樣過嗎?”
蔡筱薇搖搖頭,“我來公司2年多了,這種情況也是第一次遇到。”
主編,“不行,咱們也不能這麼不哭不鬧的傻等着。”
編輯,“那我們也去财務室理論?”
主編想了想,問道,“大家是怎麼想的呀?着急領工資嗎?還是有能力繼續跟公司耗着呢?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感覺這麼多年這麼大一個公司也不會就這麼說黃就黃的。但交房租,吃飯,都需要錢。”
蔡筱薇無心聽着大家讨論對策,心裡雖然矛盾但也有了堅定的想法:以為可以好好上班了,結果又要折騰了。月底交完房租,也就隻夠吃一個月飯的錢了。我肯定不能繼續跟公司耗着。
“我想去面面試,騎驢找馬,找到下家就閃人。”編輯說出了蔡筱薇的心裡話。
孫莎莎,“我怎麼也得休完産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