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意不錯,咱可以每日中午和晚上各接一桌席。”盧二娘子很是贊成。
盧曉曉又補充道,“既然做雅閣,那這廂房的牆要刷一刷,窗紙也要換,屋内還要加些擺件,咱這院子也要拾掇拾掇,最好是種些花草。”
“找人刷牆換窗紙的事兒交給你爹,種花他自己能行,擺件的事你來琢磨吧,咱家就你去宋府去的多見的多。”一樁樁,一件件,盧二娘子都給安排好了。
母女倆說話間把事情定好了。盧曉曉又說往後每月都有一日上宋府做飯給老太太吃,吃飯的還有宋府的少爺小姐。若是無意外,他們盧記食坊便能在城關鎮立住了。
明日初九,既是重陽節,又是趙杏花的回門日,除了鋪子裡慣做的吃食,還要備些節慶食物。
重陽節吃重陽糕。重陽糕重裝飾,造型漂亮,色彩紛呈,北邊多以石榴籽、紅棗、栗子肉等鮮幹果鋪于糕面,吃的甜口,南邊則更愛石榴籽、豬肉絲、羊肉絲、煎鴨蛋絲的甜鹹口。這與現代人印象中的南甜北鹹略有差異。
入鄉随俗,盧曉曉打算做甜鹹口的。先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摻和,加入蔗糖,一小勺油,少量多次的加清水,攪拌成松散的粉狀,把大顆粒的粉團揉散,然後擱在一旁靜置。
然後準備豬肉絲,将豬肉洗淨,切大塊放入鍋中,加入姜片蔥蒜去腥,煮熟放涼後按肉絲紋路撕成細絲,然後倒入适量醬油和一點點糖,腌制入味。
趁腌制肉絲的時間,将紅棗去核,栗子剝殼,掰成顆粒,石榴剝粒,放置一旁備用。接着起油鍋,倒入肉絲,不停地翻炒,直至肉絲微微泛黃時起鍋。
米粉吸收足了水分,用篩子篩出細粉,取蒸屜,上鋪一塊濕布,放入一半的糕粉輕輕抹平,再鋪上一層紅棗、栗子顆粒,再放入另一半的糕粉抹平,上鍋蒸上兩刻鐘。
然後将做好的豬肉絲鋪于糕餅之上,再蒸一小會兒便起鍋,擺上石榴籽,插上五色紙做的小旗,重陽糕就做好了,隻等明日一家人聚一起的時候切塊分食。
到了第二日,盧春芬照例到鋪子幹活,上午人手充裕,等盧大貴取了肉菜,盧大郎便趕着車帶着趙杏花回了趙家村。
兩人拿了一對兒烤鴨,一包紅燒肉,一包熏魚,還有金玉糕若幹。到了趙家,杏花娘将東西接了去,兩人還未坐下,弟弟趙大壯便打開紙包,吃起肉了。
兩人來的快,紅燒肉還有些熱氣,吃起來噴香,趙大壯也不講究,一手一塊的拿着吃。
趙杏花看着嫌棄極了,如今她管着鋪子的招待,最是講究幹淨,忍不住開口道,“娘,怎麼就叫弟弟拆開吃了,這是一會做菜吃的,幹吃鹹的很。”
“怎麼就不讓吃了,他肚餓,先墊兩塊肉怎麼了,一大早就起來等你們了,早食都沒吃好。”杏花娘嚷嚷道。
又大聲喚道,“桃花,你個臭丫頭,叫你給你姐姐、姐夫燒點水,怎麼這會兒都沒好?給你弟也端一碗。”
在廚房裡燒飯的趙桃花,端了兩碗水進來,杏花娘接了過來,一碗給了盧大郎,一碗給了趙大壯。
趙杏花見了,順勢道,“娘,我去竈房做些荷葉餅。”就跟着妹妹一塊回了竈房。
吃飯時,趙大壯一個勁的吃肉,趙桃花剛拿起一張荷葉餅,就被狠狠地瞪了一眼,瑟縮地收起夾烤鴨的手,幹吃了張餅。
盧大郎見了道,“杏花,給爹、娘和弟弟、妹妹卷個炙鴨卷吧!”
趙杏花在鋪子裡做的多,不一會兒就給娘家人一人卷了個卷,等到妹妹趙桃花的時候,夾了好大一筷子的烤鴨肉。
一頓飯,趙杏花一會給這個夾肉,一會給那個卷餅,每次都不忘趙桃花,吃得好不熱鬧。
兩人吃過午食就告辭了。
趙杏花想到妹妹說的話,不免有些擔憂,回到鋪子先去找了盧二娘子,又去找了盧曉曉,這才心安了些。
等到了下午的時候,盧曉曉拿着一食盒的吃食出了鋪子,往南穿過兩條街,再往東走上一刻鐘,到了個種着棵柿子樹的巷子口。
見樹下坐着幾個大爺,盧曉曉上前問道,“大爺,打聽一下,這巷子裡可是住了家姓何的人家?當家的在鎮衙裡當衙差?”
“你找他家何事?”有一大爺問道。
“我是盧記食坊的小娘子,今日重陽節,何大官人點了幾盤吃食,使我送到家中。”
“跟我走吧,我就是他爹。”大爺又道。
邊上大爺道,“老何,你可有福氣,兒子又争氣,又惦記着家裡。我可聽說,這盧記食坊的招牌菜烤鴨和海鮮粉絲煲,味兒可好,不比大酒樓的菜差,就連宋府老太太都吃過呢!”
“哼,算他小子識相,整日的不着家,這回總是想到家裡了。”大爺面上不顯,心中得意極了。
領着盧曉曉走到了一處宅門口,在門口喚道,“英娘,快出來,狗子使人送了菜回來。”
“爹,你怎麼又喚他狗子,回頭叫他聽見了該不高興了。”從宅子裡走出一位穿着青色圍裙,草綠色衣裳的婦人。
“他再有本事,也還是我的狗子。”大爺嘟囔道。
這婦人見了盧曉曉,接過食盒,道,“小娘子在門口等上片刻,我去把菜盛出來。”
過了一會兒,婦人把食盒拿出來了,道“他叫了這樣多的菜也不與我說一聲,我都買上菜了。”
“何大官人事忙,這是上月底吩咐的,怕是忙忘了,如今天氣冷,買的菜放到第二日也是不打緊的。”盧曉曉道。
這菜自然不是何衙差讓盧曉曉送來的,上回元三郎請人喝酒,盧曉曉在邊上聽了一耳朵,知道這何衙差家中對他往日裡不常着家諸多抱怨,便想着過節的時候來賣個好。
給何衙差家送了菜,盧曉曉趕緊回了鋪子,又做完幾個閑漢來叫的菜,這才打了烊,一家人回了村裡。
今日重陽佳節,那定是要跟盧爺爺一道吃飯的。兩家人不少,天氣又冷,最适合吃粥底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