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宮内。
良景帝看着站在下首的顧煦,咬咬牙,最終還是決定将昨夜輾轉反側一宿做出的決定說出來。
“顧煦,朕問你,你和穗安公主是何關系?”
而原本還對良景帝将自己叫來仁和宮有些摸不着頭腦的顧煦,在聽到這句問話後,猛然擡頭。
聖上,知曉了。
“……回聖上,臣,傾心穗安公主。”
想到昨日自己已經與楚言初心意相通,顧煦便沒有再隐瞞,不論良景帝是何反應,她都會護住她的阿初。
何況,她知道,就算沒有她,楚言初也有自保的能力,隻要她想。
“你倒是坦蕩,朕再問你,和親之事你作何想?青炎入城,你可有能力護住穗安公主?朕若執意和親,你又如何自處?”
顧煦的坦誠,讓良景帝松了一口氣,她知道三士在記史一事上個個都是風骨峭峻的君子,卻不知顧煦對待他的阿姐是否也能如此。
好在,顧煦沒有讓他失望。
良景帝的三連問卻讓顧煦展顔一笑。
她聽得出來,良景帝沒有和親的打算。
“穗安公主不該隻是百姓的穗安,她更該是楚言初的歲安,顧煦,願以命相護,換她一場‘歲安’。”
這句話,像是誓言,也像承諾。
顧煦的一番話,讓良景帝陷入沉思,久久不能回神。
顧煦說得對,他的阿姐,合該是自己的歲安。
“顧煦,若朕為你和穗安公主指婚,你可願?”
最後一問了,若顧煦願意,他便讓等候在外的福祿立即傳旨。
“聖上,臣想娶穗安公主,然指婚一事,聖上可曾問過穗安公主的意思?”
“……這……”
顧煦的話問住了良景帝,他徹夜想出來的決定,哪裡有時間去問穗安公主的意見?何況,你腰間那玉佩可是皇家之物,朕又沒送過,難不成是偷來的?心意相通,還需要問嗎?
“聖上,穗安願嫁。”
就在良景帝暗暗腹诽之時,一聲清脆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今日早朝的事情,在良景帝有意的安排下,楚言初一件不漏的全都知曉了。在聽說顧煦被良景帝單獨叫到了仁和宮後,她便坐不住了,匆匆趕來,正好聽到良景帝要給二人指婚。
見顧煦毫發無損,楚言初懸着的心落下了,聽到良景帝的問話,她鬼使神差地收回了要推門的手,她想聽顧煦的回答。
即便千萬次地聽到顧煦說愛她,她還是想親耳聽到她的回答。
等到顧煦的話音落下,楚言初嘴角上揚,緊接着便推開門,高聲說出了那句“願嫁。”
楚言初語氣中的雀躍,讓守在門外的福祿,以及侍書和侍墨都彎了眉眼。
“阿初?”
“皇姐?”
“你怎麼來了?”x2
“聖上,穗安願意嫁給顧煦,請聖上降旨。”
沒有回答兩人,楚言初對着良景帝執了一禮,請求到。
再次聽到楚言初說出“願嫁”,顧煦滿心歡喜。
“好好好,皇姐莫急,朕這就讓人傳旨。來人,拟旨,穗安公主楚言初娴于詩書,才情出衆,貌美心善,行端志潔;火士顧煦,記史嚴明,為人恭謹,其德可嘉,其才可頌,今特為二人指婚!”
“遵旨!”
守在外面的福祿聽到後,馬不停蹄地去辦事兒了。
仁和宮内的顧煦和楚言初,也是對着良景帝行禮後,領了旨。
“臣顧煦,”
“穗安,”
“領旨。”x2
看着眼前的一對璧人,良景帝也是前所未有的放松,那年,他欠阿姐的,在今日還給了她。
“皇姐,你先回瑤光殿,朕還有事要與顧煦商議。”
“是。”
楚言初看了顧煦一眼後,轉身離開了,她心中也歡喜的很,這樣赤誠的人,她終于沒有再錯過了。
“聖上可是還在為青炎一事煩心?”
良景帝将她留下,顧煦隻能猜到這一件事。
“顧史,好好待阿姐,青炎此行定不會稱心,朕不會讓阿姐和親,更不會放任青炎嚣張至此,待我大良舉兵之時,便是青炎滅族之日!”
“聖上,我會好好對阿初。”
顧煦沒料到,良景帝留下她,隻是為了交代她好好待楚言初。
……………………………………
很快,良景帝賜婚火士顧煦和穗安公主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都城,百姓震驚之餘,卻沒有反對之意,穗安公主的好,他們都記在心中,火士的正直,他們也都清楚,更何況,比起遠嫁青炎,誰又能說顧煦不是更好的選擇?
“哦?這個韶陽,竟然不聲不響地要做驸馬了。”
林南一的府上,千良和林南一坐在石桌上,将這從宮中傳來的消息看了又看。
林南一倒沒覺得有什麼,她本就來自千年之後,她不覺得顧煦和穗安公主的婚配有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