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醫院住院部裡,紀雪給臨床心理師譚立桐博士打了個電話,簡要說明急診科轉來一名厭食症患者,而家長要求住單獨的房間住院,希望譚博士能來會診。
譚立桐抱歉地在電話裡說:
“真不好意思,紀醫生,我不在内地,在香港大學醫院裡開科研的會議。會診的話,最快要下星期。對了,紀醫生,你推薦的那名助理心理師,下星期也會上班了。我會帶她一起來會診。”
紀雪一聽,在想,譚博士說的難道是林糖心嗎?她果然入職她們嶺南醫院,當上助理心理師了。
頓時,紀雪在内心感到歡喜。要給林糖心發個消息才行。紀雪心想。
***
不過,目前的狀況容不得紀雪從白大褂口袋裡掏出手機給林糖心發信息。因為,她們還在處理那個遇到車禍的厭食症女孩的事情。
“醫生,護士,請您讓我們孩子單獨住一個病房吧!”醫院這邊那個臉色蒼白的女孩媽媽還在說。
“我們暫時不能決定是否能給小蕊安排單獨病房。”護士長周倩擺手,“我們有一個病房隻有三個患者,就和小蕊差不多大……”
“不,我們一定得住單獨病房!”小蕊媽媽堅持道,音量拔高了。
住院的精神病人紛紛都朝她們看過來。這些穿病服的精神病人也是心思各異的。有的人眼裡寫滿狐疑,有人眼裡透出幸災樂禍。
——難道,這又是一次醫患沖突嗎?
紀雪和周倩一瞬間都感到頭大了,一醫生一護士對視一眼。
和精神科的兒童、青少年患者打交道,總免不了也要跟他們的家長打交道。
而這些兒童青少年患者,幾乎出自一個有問題的家庭,才會誘發小孩得精神疾病,他們的家長一般都控制欲較強——這個說法看似武斷,卻是紀雪在精神科從醫多年的真實看法。
就比如眼前的這個患者家屬:小蕊媽媽。
紀雪挑了一些委婉的言辭,試圖對小蕊媽媽解釋,為什麼她們需要作評估才能讓小蕊去獨立病房。
但是,小蕊媽媽不聽。
“醫生,我們家孩子沒有所謂的風險,更不用作風險評估。我最了解她了,她從來沒有自殘過,你看她的皮膚上哪有刀痕?小蕊隻是不愛吃東西而已……”小蕊媽媽急急地說着。
紀雪很想指出,病曆上記錄了意外發生的經過,孩子在與母親吵架,沖動之下跑出去馬路,這種沖動和容易被激惹的行為本身,就是風險。
而病房上的小女孩還是很不舒服,顯得非常虛弱,還是不時起身作嘔。
“紀醫生,周護士,你是不是以為我們沒有錢,住不起獨立病房啊?”小蕊媽媽露出被冒犯的表情。更多的病人圍過來了,有的甚至還掏出了手機。
“不是的,小蕊媽媽……”周倩護士長還在說什麼。
“算了周倩,”紀雪說,看了看四周的病人,用的是一種息事甯人的态度,“既然小蕊家長堅持,我來安排單獨vip病房給小蕊住吧。”
“紀雪醫生!”周倩護士長不禁帶上了些譴責的眼神看紀雪。但紀雪已經拿出手機裡發信息給vip病房的負責人。
“那你們在這個病房裡稍等一下,稍後讓紀雪醫生過來負責給你們轉病房吧。”周倩無奈地說。
“謝謝醫生護士!”小蕊媽媽這才罷休。
***
“護士長,怎麼啦?”柳萌醫生剛好到護士台那藥,看到周倩表情有些生氣地回來。
“還不是因為紀雪醫生太好說話了!”周倩看到紀雪已經進了辦公室,這才大着膽子和柳萌投訴,“病人要什麼她就給什麼。”
“紀醫生是這樣的,别的科室叫她去會診她就立即去會診,醫者仁心啊,我聽嶺南醫院飯堂的阿姨說,紀醫生這麼做好多年了,有時候飯也不記得吃。”柳萌也無奈地笑笑。
“柳醫生,你可别向紀醫生學,到時候累死自己,還拖了十多年才能升副主任醫師。”周倩搖搖頭,其實心下也是感慨。
在仕途上,紀雪就沒有萬海強升得快,紀雪雖然臨床豐富,但是萬海強在美國發論文發得多啊,還總是讨好醫院高層。這一點上,大家都讨論過,大概是紀雪都把精力放在了病人上,所以才讓自己升得那麼慢。
***
那天,為了給小蕊轉到vip單人病房,紀雪在病房辦公室裡工作得晚了一些。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們都下班了,紀雪還獨自坐在辦公室裡加班。
在她終于忙完手頭上的事情的時候,紀雪打開了醫院的病曆系統,在屏幕上打上“林糖心”的名字。
一瞬間,關于林糖心的資料在系統上彈了出來。那是多年前的記錄了。
***
此時此刻,雨水濺在窗台上,空氣裡彌漫着雪白的霧氣。記憶回到五年前的冬天,紀雪第一次遇到了那個來看門診的中學女孩。
嶺南很難得才下一次雪,那天雪沫飄飛,形狀非常非常小,與其說是雪,不如說是凝固的冰粒比較合适。那年以後,嶺南便再也沒有下過雪了。
那時,紀雪剛剛從住院總升上主治醫師,這也是她第一天正式出門診。這個中學女孩怯生生地敲響紀雪門診室的門,手裡拿着挂号單。
女孩長相甜美,中長發及肩,眼睛紅腫了,應該是剛哭過來。就這麼看過去,映着窗外的白茫茫一片薄薄的霜,就像一個洋娃娃。
那便是紀雪對林糖心的第一印象,真的很符合她的名字。
中學女孩一看到紀雪就哭了:“紀醫生好,我是……林糖心。我其實在别的醫院看過另一個醫生,他說我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林糖心說完,淚水流得更兇了,“醫生,我聽不懂這個詞,這是不是就是精神病的意思啊?我是不是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