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天還沒亮,大概卯時,陶真曉就醒來了。
其他人也醒得早,說話聲不斷。
來到了新的家鄉,大家還是很激動的,對于昨日縣丞的話大家也是認同的,反正都這樣了,那就接受現實,重要的是以後的生活。
爺爺和父親早已醒來,一個在篝火上燙着柴刀,一個烤着饅頭。
真曉湊到父親身邊:“爹,你們要進山啊?”
陶佳文看了女兒一眼,翻翻手中的饅頭:“對啊,進山看看有什麼好貨,官老爺也不知什麼時候來,不能幹等着,早做準備,早點把房子建起來,咱們就不用受風吹雨打,這裡氣候多雨,昨日沒下雨,沒準今天就下了,要是突然下雨,躲都來不及。”
陶真曉望望平地,想象下雨時那泥濘的畫面,笑罵父親:“呸!爹烏鴉嘴。”
“呵呵~~”陶佳文歡快一笑,拿起烤好的饅頭遞給女兒。
天完全亮後,父親手握柴刀,跟着其他人一起進山去了。
父親走後,陶真曉起身,準備在山腳下散步,探探附近的情況,留爺爺和母親還有弟弟留守。
淩氏也要起身:“我去撿點柴火回來。”
“不用,娘,我去撿,你跟爺爺等着官府的人。”陶真曉抄起一根繩子,等下捆柴木用。
“我也去,我也去……”陶分曉見姐姐要去玩,哪能讓姐姐丢下自己單獨樂去。
有了家,安心下來,陶分曉精神好多了,孩子的天性也出來了。
陶真曉其實想一個人去,又不好冷落弟弟,隻能讓小屁孩跟着。
那邊沈家。
沈當家目送進山的人的身影消失于山林中,回頭對家人道:“咱們也進山探探,不能幹等着,既然已經決定留下來,就要好好幹。”
他沒說誰去,等家人們發表意見。
總是站在沈原清身邊的中年男人道:“老爺,我進山找些草藥、茶葉回來,這一路上保護下來的物品都所剩無幾了。”
沈當家卻道:“你跟我等官府來劃地。”
二兒子沈宗輝自告奮勇:“父親,我去看看。”
剛才他就想說了,但是反應慢了管家一步,不怪他啊,往日這種事都是下人做,他還沒習慣事事親為。
一直安靜的大兒子沈宗明捂住胸口看向弟弟:“宗輝,我身體不适,暫不能為父親分憂,眼下隻能請你多擔待。”
沈宗輝不在意道:“大哥說哪裡話,我應該做的。”
沈當家點點頭,對二兒子道:“你找找有沒有什麼珍貴的樹木,發現了就記下來,不必深入,對這山還不熟悉,冒然深入不知會遇到什麼,以後有的是機會。”
沈宗輝回道:“我知道了。”
珍貴的樹木是個值錢物,他們沈家不可能隻種地過活。
沈紅照看父親準備進山,柔聲道:“爹,你幫我看看有沒有能拿來用的藤條之類的植物,我想學着編個籃子筐子,或許能拿到集市上去賣幾個錢,再不濟,我們家也能用。”
見女兒褪去消沉,生了幹勁,還想幫家裡的忙,沈宗輝很欣慰,這個女兒向來懂事。
“好啊,不過照兒怎麼學,家裡人可有誰會?”沈宗輝看向恬靜的妻子。
楚氏微笑道:“夫君忘了,這裡會這種手工活的人可不少……”
她望望四周。
沈宗輝笑笑:“也是,我會留意。”
沈風涵面遮素紗,看看乖巧的堂妹,沒什麼反應,安靜地坐在一邊。
大兒媳婦連氏在煮茶,将牛皮袋裡的水倒入茶壺中,發現水不多,半壺都不到。
她輕歎了口氣,望向公公:“水沒有了,這地方也沒水源,看來得我們自己挖井,在那之前上哪兒找水去呀。”
她就着剩下的水煮,有一杯是一杯,當家的要喝茶的。
正要走的沈宗輝道:“山裡可能有水源,我盡量找到,帶多點回來。”
沈當家又叮囑了一句:“找人作伴。”
楚氏也道:“小心啊。”
已走了兩步的二兒子回頭看父親和妻子:“放心吧。”
他望望四周,轉了個方向,向一戶人家走去。
坐在沈當家身邊的男子一直沒什麼表示,就好像這裡的人和事跟他沒有關系一樣。
陶家姐弟穿梭于駐地之中,經過各個人家,見到認識的還打聲招呼。
靠近沈家時,陶真曉猶豫了一下,還是沒選擇繞過去,帶着弟弟走過去。
沈家人也不全是刻薄的,沈紅照的爺爺為人就不錯,至少表面是。
一路上,沈原清不親近普通人家,但也都以禮相待,陶真曉生病那會兒,就是沈原清吩咐二兒媳婦來探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