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緊急包圍了漢王劉邦在荥陽,漢王感到非常恐懼和憂慮,因此與郦食其商議如何削弱楚國的權力。食其說:“從前商湯讨伐夏桀,将夏桀的後代封在了杞國。周武王讨伐商纣,将商纣的後代封在了宋國。如今秦國失去了德行和信義,侵犯并吞并了各個諸侯國的社稷,使得六國的後代無立錐之地。如果陛下能夠恢複六國後代的王位,并且賜給他們印信,那麼這些國家的君臣百姓一定會感激陛下的恩德,從而向往風雅和仁義,願意成為陛下的臣民。一旦德治和仁義得以施行,陛下便可以南面稱霸,而楚人也會恭敬地前來朝拜。”劉邦說:“好。趕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帶着這些印出發了。”
張良外出歸來拜見劉邦,劉邦當時正在吃飯,他說:“子房,你過來!有位幕僚給我出了個計策,可以削弱楚國的勢力。”然後劉邦就把郦食其的話全部告訴了張良,并詢問張良:“你覺得這個主意怎麼樣?”
張良說:“是誰為陛下出此策略的呢?陛下的大事要被破壞了”。
劉邦說:“為什麼呢?”。
張良回答說:“我請求您允許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一下形勢。”接着說:“昔日商湯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後代于杞國,那是估計到能制桀于死命。當前陛下能制項籍于死命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一個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後代于宋國,那是估計到能得到纣王的腦袋。現在陛下能得到項籍的腦袋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二個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後,在商容所居裡巷的大門上表彰他,釋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築比幹的墳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築聖人的墳墓,在賢人裡巷的大門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們前向他緻敬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三個原因。周武王曾發放巨橋糧倉的存糧,散發鹿台府庫的錢财,以此賞賜貧苦的民衆。目前陛下能散發倉庫的财物來賞賜窮人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四個原因。周武王滅亡商朝以後,廢止兵車,改為乘車,把兵器倒置存放,蓋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動用武力。現在陛下能停止戰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五個原因。周武王将戰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沒有用它們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讓戰馬休息不再使用它們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六個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運輸和積聚作戰用的糧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運輸、積聚糧草了嗎?”
劉邦說:“不能。”
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七個原因。再說天下從事遊說活動的人離開他們的親人,舍棄了祖墳,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各處奔走,隻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塊小小的封地。假如恢複六國,擁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後代,天下從事遊說活動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主上,伴随他們的親人,返回他們的舊友和祖墳所在之地,陛下同誰一起奪取天下呢?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八個原因。當前隻有使楚國不再強大,否則六國被封立的後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國,陛下怎麼能夠使他們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這位客人的計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