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韓非子說:“儒生以儒家經典來破壞法度,而俠士以勇武的行為違犯法令。”
韓非對這兩種人都加以譏笑,但儒生卻多被世人所稱揚。
至于那些用權術取得宰相、卿大夫職位的人,輔佐他們的君主,功名都記載在史書上,這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像季次、原憲這樣的平民,他們讀書,懷有獨行君子的德行,堅持道義而不苟合于世俗,世俗也嘲笑他們。所以季次、原憲一生都住在簡陋的房子裡,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簡單的食物,直到死去。他們已經去世四百多年了,但他們的弟子仍然懷念他們,念念不忘。
現在的遊俠者,他們的行為雖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準則,但是他們說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決斷,已經答應的必定實現,以示誠實,肯于犧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難。
已經經曆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卻不自我誇耀本領,也不好意思誇耀自己功德,大概這也是很值得贊美的地方吧!
況且危急之事,是人們時常能遇到的。
太史公說:從前虞舜在淘井和修廪時遇到了危難,伊尹背着鼎和砧闆做廚師,傅說曾藏身傅岩服苦役,呂尚曾在棘津遭困厄,管仲曾經戴過腳鐐與手铐,百裡奚曾經喂牛當奴隸,孔子在匡地受驚,在陳、蔡兩國挨餓。這些都是儒生們所說的有道德的仁人,尚且遭受這樣的災難,何況是中等才能的人處在亂世的末期呢?他們遇到的禍害怎麼能說得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