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韓生,是燕郡人。
孝文帝時當博士,景帝時任常山王劉舜的太傅。
韓生推究《詩》的旨意而撰述了《内傳》《外傳》達數萬言,書中的用語和齊、魯兩地頗為不同,但是旨歸是一緻的。
淮南贲生受業于他。
自此之後,燕趙一帶講《詩》的人都因循韓生的見解。
韓生的孫子韓商是當今皇上委任的博士。
伏生,是濟南郡人。
先前做過秦朝博士。
孝文帝時,他想找到能研究《尚書》的人,遍尋天下不得,後聽說伏生會講授,就打算召用他。
當時伏生已年壽九十餘歲,人很老了,不能行走,于是文帝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錯前往伏生處向他學習。
秦朝焚燒儒書時,伏生把《尚書》藏在牆壁裡。後來戰亂大起,伏生出走流亡,漢朝平定天下後,他返回尋找所藏的《尚書》,已丢失了幾十篇,隻得到二十九篇,于是他就在齊魯一帶教授殘存的《尚書》。自此學者們都很會講解《尚書》,殽山以東諸位著名學者無不涉獵《尚書》來教授學生了。
伏生教濟南人張生和歐陽生,歐陽生教千乘人寬。
寬精通《尚書》之後,憑借經學方面的成績參加郡中選舉,前往博士官門下學習,從師于孔安國。
兒寬家貧沒有資财,時常當學生們的廚工,還經常偷偷外出打工掙錢,來供給自己的衣食之需。
他外出時常常看經書、休息時就朗讀體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