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南昭都沒想到眼前的孽子,居然承認得那麼快。
“你可知這是死罪?”
南青正好在等這句話,她聲音洪亮喊道:“兒臣知曉,所以才要除掉劉石。”
南昭語氣不明,更多的是不解:“如此說來,你與劉石是共犯。”
“那朕治你的罪,你也會心服口服?”
“自然!”南青堂堂正正道。
使得在場人不明所以,怎麼還有人趕着送死的?
尤其是卓相他已經擡頭緊盯着南青,正在思考她到底想幹什麼?才會如此铤而走險?
“來人!”南昭顯然早就想處理南青,眼下得到了話柄,他毫不猶豫下令:“将太子押入死牢!聽候發落!”
可沒想到南青非但沒有求饒,還高聲朗朗呼道:“多謝父皇能夠英明神武,鏟除使大姚朝腐朽的害蟲!”
“九泉之下,孤也能有臉見太祖爺爺他們!”
說着,她還給南昭磕了一個,表現的虔誠依然是一副孝順兒的模樣,帶着哽咽與不舍的語氣道。
“孩兒不在了,父皇,您要好好保重身體,孩兒不孝,以後不能侍奉您了。”
“大姚朝,一定要在父皇,還有皇弟手中延續下去!”
“如此,孤也瞑目了。”
随即南青還擡起衣袖擦擦眼角,表情決然站起來身,頭也不會朝近衛軍走去。
由于她走的太快,近衛軍還沒來得及反應,就看見太子已經在眼前,伸出雙手一副自願被拷的态度。
整得近衛軍副統領都懵了,猶豫一下,就要動手。
“太子殿下,得罪了。”
就在此時。
“且慢——”
一直未發聲的卓相終于站出來。
禦史等人見此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不過随後,他們面面相觑也跟着站出來。
“陛下,此次宮變疑點重重,需調查清楚方能三司會審,定東宮的罪,否則,以國法處置,太子下獄,須經過一衆宗室的同意。”
“如此倉促下令,怕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師,皇老等人會質疑您的命令。”
“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這些禦史與大臣并非完全為了太子,是因為卓相出馬了。
他們都是明白人,陛下當政以來,大姚朝早已外強中幹,國庫空虛,江山也岌岌可危。
如今邊境異族之軍又正在虎視眈眈,大姚朝再也經不起變故了。
即便太子殿下與劉石有勾結,但太子殿下付出的行動,導正的結果卻不一樣。
何況太子殿下雖不如大梁朝太子賢明,但日後至少是個守成之君,對文人都是善待有加,對武将更是有恩。
否則一半的禦衛軍不會陪着太子殿下冒險倒戈,反制狼子野心的劉石。
尤其是禦史與大臣看着地上的劉石,雖然認為他是亂臣賊子,可劉石偏偏是空着手面對陛下,多多少少猜測出劉石可能和陛下有關系。
難免産生兔死狐悲的心。
何況陛下自己也不清白。
此次宮變太多疑點,導緻在座的大臣都不敢一味遷就皇帝的命令。
南昭眼底明顯閃過一絲不耐,可他心裡也清楚,今日若随意處置太子,非但不能服衆。
再加上知情的人,親眼所見劉石被他毫不猶豫抛棄,那麼日後,對他籠絡人心也會産生阻礙。
如此一來馬上處置太子,反而弊大于利。
但太子,必須革去東宮之主的地位!
“卓相,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置太子?”南昭沒有問别人而是直接問了首先站出來的卓相。
卓相行禮後,便立即答複:“陛下,且不說劉石與太子是否真有勾結,但太子制止宮變有功是既定的事實,何況從金銮殿一路過來,上萬人都親眼所見太子為了您不顧危險沖進麗秀閣。”
“此前,殿下還曾中過箭,遇到的危險,亦是性命之危。”
話出,南青就裝作自己不經意轉身,她下意識握住短刃,露出盔甲右胸甲的箭孔。
禦史等人還真的扭頭去看,發現太子胸口有痕迹,而且還很深,要不是盔甲,可能就一命嗚呼了。
再加上剛剛劉石抛出的刀,差點又殺死太子殿下。
足以證明太子殿下,非但與劉石無關,還很孝順!忠心耿耿。
試問他們在場人遇到打打殺殺,哪個不是躲在軍隊背後,隻有太子殿下一路帶着軍隊讨伐劉石。
若不是太子,禦衛軍的士氣不會那麼高漲的!打得劉石的軍隊落荒而逃。
近衛軍都隻是負責打掃戰場,大部分功勞都屬于太子和太子的禦衛軍。
再想到太子殿下先去金銮殿照顧他們的安危,比起皇帝将他們當成誘餌不知好多少倍,明眼人都知道怎麼選!
于是禦史和大臣們互相交換眼色,直接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