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子們,從今天開始,我宣布正式白切黑了,我發現我真的是低估作者的腹黑了。
讓我們就從古墓派玉女心經的始作俑者林朝英說起吧。
金庸筆下的古墓派祖師林朝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想當初林朝英追求王重陽時,給他提出的條件,就表現出變态的占有欲。
丘處機轉述林朝英當年短短一段話,所表達的信息之一:對她想得到的人,進行死亡威脅:
林朝英:【你如得勝,我當場自刎,以後自然不見你面。】
林朝英的後人小龍女:
【小龍女冷冷的道:“我死之前,自然先殺了你。”】
林朝英以自己死威脅,小龍女更勝一籌,直接以殺死對方威脅。而且之後小龍女的确幾次欲下手取楊過性命。
信息之二:即使跟她在一起,也要做到終身聽其吩咐,不能違背她的意願,其實就是任其驅使。
林朝英:
【我如勝了,你要麼就把這活死人墓讓給我住,終生聽我吩咐,任何事不得相違;】
小龍女要求楊過必須一生一世聽她的話,外加死亡威脅,又比林朝英勝了一籌:
【小龍女臉一闆,道:“你要留在這兒,我說什麼,你就得聽話。你跟全真教的道士打架,那由得你。哼哼,可是你若違抗我半點,立時取你性命。”】
【有一件事,你去想想明白。倘若你當真拜我為師呢,一生一世就得聽我的話。】
信息之三:對方必須放棄自己的生活目标,在山上陪伴她十年。
林朝英:【不論做和尚還是道士,須在這山上建立寺觀,陪我十年。’】
小龍女則要求楊過終身陪她在古墓,悶了想出去逛逛都不行:
【楊過道:“姑姑,我帶你出去玩,好不好?”小龍女道:“你别胡說!祖師婆婆留下遺訓,在這活死墓中住過的人,誰也不許下終南山一步。”】
後來楊過說在古墓偶爾悶了,就出來走走。小龍女聽了以後就跑了。全本書小龍女都在執着于拉楊過回古墓陪着她。
所以小龍女的确就是完全繼承了林朝英衣缽的傳人,就是翻版林朝英,而且林朝英的怨婦理論,經過古墓三代的改良,更加的精進。
林朝英沒能完成和王重陽雙劍合璧的心願,還在練成玉女心經不久後就嘠了,而小龍女卻完美演繹了林朝英YY的武學,做到了林朝英做不到的事情,從這些點上說,小龍女這個翻版,完勝正版。
我們要解析玉女心經,首先要注意的是,玉女心經雖然是林朝英在古墓百無聊賴之際,自創的一門武功,在自創的過程中,寄托了她對王重陽的相思之情,充滿了一個怨女的YY情結,但是這不影響它的本質是一門武功。
而作為一門可以傳世的武功,它就必須有一個基本功用,就是具有戰鬥的實用性,它的主要目的是要用來打敗别人的,而不是用來傳情的,否則還不如寫言情小說。
更何況林朝英自創這門武功,有一個目的就是争強好勝,要和王重陽一較高低,所以她發明的玉女劍法,每一招都是針對全真劍法的破解之道。
林朝英是一個占有欲、好勝心都極強的人,并且相當的有野心,不然也不會已經跻身天下第一高手之列,還煞費苦心的去研究一門必須勝過全真教的絕頂武功。
這門武功有多厲害,林朝英死後,王重陽在古墓看到玉女心經後,當時【面如死灰】。後【他獨入深山,結了一間茅蘆,一連三年足不出山,精研玉女心經的破法,雖小處也有成就,但始終組不成一套包蘊内外、融會貫串的武學。】
後來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雖然終于破解了玉女心經,仍然自認并非真正超越了林朝英的玉女心經。
【隻是他自思玉女心經為林朝英自創,自己卻依傍前人遺書,相較之下,實遜一籌,此後深自謙抑,常常告誡弟子以容讓自克、虛懷養晦之道。】
所以大家要明白,玉女心經是一門極其厲害武功。不要被林朝英創造過程中,一直無法忘情王重陽而被誤導,搞得玉女心經就是一本閨怨小說,好像練玉女心經就是為了印證楊龍雙方心意相通一樣。
而其實林朝英并非一個深閨女子,而是一個武功和王重陽仲伯之間的高手。
要知道既然是武功,緻勝是它的第一基本要素,其他一切都是它的輔助手段,心意相通隻是一種為了達到武力的最大值的手段,可以令人在實戰中取勝,有傳承下去的價值。
而作為旁門左道,它所利用的手段肯定是非常規的,風險極大的。
以投資為例,衆所周知收益越大,風險越大。當你想在短期内以小博大,獲取巨額收益,那你所承擔的風險也将是巨大的,而且很可能是非法的。
我們看玉女心經最厲害的境界是什麼?玉女心經有一個特點就是快。
書中對玉女心經的有關描述,都是以快見長,古墓輕功天下第一:
【那心經的内功要旨在更增縱躍之能以及出招的快捷,勁力的增長卻非玉女心經要旨所在。】
【其時二人修習心經上半部的内功初成,出手迅捷輕盈之極,剎忽來去,盡是奇招怪式,偏又快速無倫。】
但是光憑快,單打獨鬥,練成玉女心經的楊龍,連李莫愁都打不過。
玉女心經最厲害的部分是雙劍合璧,用了雙劍合璧,初出茅廬的楊龍,就可以打敗神雕第一高手之列的金輪法王。而雙劍合璧需要合練的雙方做到心意相通。
那麼林朝英怎樣讓修煉玉女心經的人做到心意相通呢?畢竟人心如此不可控,林朝英自己都得不到王重陽。修煉一門武功,不可能要求修煉的人必須先談戀愛,而且是兩情相悅,心意相通,永不背叛的那種。
更何況古墓派世代相傳的理論,天下男人沒有好人。
小龍女【我也不知道,隻聽師父與孫婆婆說,天下男子就沒個好人。”】
而且修煉玉女心經要絕情絕性,傳人也要世代處女,不能嫁人。
如此的話,林朝英的武功與她傳下來的古墓理念和規矩,豈不是自相矛盾,根本不具有實用性?
所以她發明這門功夫,必然需要有一門修煉方法,可以令修習者做到心意相通。這就用到了古墓派的心通之術。
【古墓派的玉女心經講究兩人共使,須求心意相通,王重陽在古墓石室中刻下《九陰真經》法要時摘入“移魂大法”的大綱,旨在擊破玉女心經的兩人心意相通,心通之術既受阻撓,玉女心經的諸般妙詣便使不出了。】
楊龍之間雙劍合璧,之所以能心意相通,是因為使用了林朝英發明的心通之術,而非他二人談戀愛得來的。而這門心通之術非常厲害,需要九陰真經的移魂大法才能破解。
玉女心經是心通之術,移魂大法是放心離魂之術,它們都是以心靈之力克敵制勝之術,都屬于攝魂術的範疇。
我把最重要的這段再引用一遍,大家仔細看看。
【玉女心經中的最高明部分神光離合、似有似無、若隐若現、難以捉摸,必須用到放心離魂之術,方能神遊物外,不萦于心,若無其事,虛虛實實,真幻莫測,方能免為所制。
那時也不能說是全真派武功高,還是玉女心經高,隻不過誰也不能制服對方,也不緻為對方所制,各自悠遊自在而已。】
所謂玉女心經的【神光離合】、【似有似無】、【若隐若現】、【難以捉摸】,都是在形容一縷情絲的。
所以後來在描寫楊龍雙劍合璧,大戰金輪時才有這段進一步的說明:
【使這劍法的男女二人倘若不是情侶,則許多精妙之處實難體會;相互間心靈不能溝通,則聯劍之際是朋友便太過客氣,是尊長小輩便不免照拂仰賴;如屬夫妻同使,妙則妙矣,可是其中脈脈含情、盈盈嬌羞、若即若離、患得患失諸般心情卻又差了一層。
此時楊過與小龍女相互眷戀極深,然而未結絲蘿,内心隐隐又感到前途困厄正多,當真是亦喜亦憂,亦苦亦甜,這番心情,與林朝英創制這套“玉女素心劍”之意漸漸心息相通。】
也就說林朝英發明的心通之術,需要做到讓合練雙方,做到一縷情絲,若隐若現,似有似無,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她這種心通之術,是對敵人使用的嗎?顯然不是,書中描述明确說明了,它是應用于使用雙劍合璧的雙方,使得兩個人做到所謂的心意相通。而王重陽用九陰真經旨在擊破心意相通。
而他擊破的目的是不為對方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