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金氏钗黛—解紅樓金書 > 第143章 紅樓正解

第143章 紅樓正解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所以護官符上說賈家:【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這個馬字,既點出其武将出身,更是開國功臣的标志。

甯國府第二代還在做京營節度使,但是到了第三代賈敬,已經棄武從文,做了乙卯科進士,爵位由兒子賈珍繼承,賈珍天天聲色犬馬,什麼官職也沒有。

賈蓉封龍禁尉時,履曆上寫着:【祖,乙卯科進士賈敬;父,世襲三品爵威烈将軍賈珍。】

其實這是很聰明的做法,這樣才能保證子孫後代長享富貴平安。

就如同書中第二回,被罷官的賈雨村在郊外所見智通寺的對聯所寫:

【身後有餘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這兩句話才是真正的保命符。

在大多數封建帝王的觀念中,軍事貴族是對政權的最大威脅,所以就用文官來制衡武将,以防止武将擁兵自重。

後來正好在薛家進京之日,就聽說王子騰升了九省統制,之後他又升了九省都檢點。

都檢點,五代設置的禁軍最高統帥官。宋初即廢,相當于清代時的提督。

以提督舉例,提督雖然在軍事上是最高統帥,在處理政務時要聽從總督和巡撫的指示,所以手中的實權非常有限。

我們經常能在清朝的官職中聽到“節制”二字,例如:受本省總督、巡撫節制,說的就是提督聽命于地方文官的情況。

“清代史料中有“提督雖一品,其權不及州縣”

除了手中的實權有限外,武職官員的政治前途也十分堪憂。

武官是去是留,是升是降,完全由文職大員說了算。雖說總兵以上的提督有“封疆大吏”之名,而且提督無不是皇帝欽點特簡的,但是,提督在任上工作時卻要看手下巡撫的臉色做事。

可以說提督的榮辱完全掌握在巡撫的手中,若提督得罪了手下的巡撫,巡撫隻需在年終奏報時大筆一揮,提督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甚至,還會招緻牢獄之災。”

這隻是以清代舉例,其他曆朝曆代基本都一樣。

薛家進京都之日,正趕上王子騰升官。

【在路不記其日。那日已将入都時,卻又聞得母舅王子騰升了九省統制,奉旨出都查邊。】

王子騰正在升官的緊要關頭,如果出個文官,拿薛蟠的事情彈劾他,他不僅官位不保,甚至有可能掉腦袋。

因為無論封疆大吏,還是拱衛京師,都是事關皇家安危的頭等大事,皇上眼裡一點沙子容不得。

别以為外甥殺個人不算事,就拿洪武年間的開國名将涼國公藍玉來說,他是開平王常玉春老婆的弟弟,後來太子妃又認了他做舅舅,擁兵自重,外戚當權,皇帝最忌憚的事情他基本都占了,BUFF疊滿,最後被剝皮實草,起因就是霸占東昌民田,縱奴作惡鄉裡被彈劾。

說白了,你武将官職再大,跟文官不是一個體系的,皇帝用文官來壓制你,你就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賈雨村不是自己人,王子騰敢輕易去收買賄賂他嗎?一旦彈劾他一個勾結黨羽的罪名,他别說升官了,腦袋可能都得搬家。

薛蟠這事對賈政倒無所謂,一則在古代兩姨親不比姑表親,再一則此時賈政在工部當了個員外郎,在唐朝從六品,又有祖上蔭庇,皇帝不會一心整治他。

所以正在升官關頭的王子騰比薛蟠着急,呆霸王自己是不怕的。

書中寫薛蟠:【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視為兒戲,自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

有人說王子騰調離京營,是明升實降,那不可能。

王子騰後來升任九省都檢點,都檢點是中國古代官職名,五代設置的禁軍最高統帥官,到宋被廢。

王子騰之前是京營節度使,唐朝并沒有京營節度使,京營節度使就是都檢點,後來王子騰升任的九省都檢點,才是九省節度使,作者故意給颠倒了。

唐朝并不以省來劃分行政區,但是以造成安史之亂的安祿山舉例,唐玄宗時期一共在九地設節度使,安祿山則在平盧、範陽、河東三地兼任節度使。

王子騰九省都檢點,相當于把九地都占了。

禁軍才有多少人,隻當個禁軍統領,外面沒有外應,能搞宮變?就算成了,别人大兵來勤王,那些個禁軍算什麼。

封疆大吏才是心腹大患。

林黛玉和賈雨村一到京都,第二天林黛玉就看到王夫人等人收到王子騰的來信,想安排薛蟠逃到京都來。

就在薛蟠案懸而未決的當口,林如海舉薦賈雨村的出現,對于王子騰來說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下面說一下林家的出身: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禦史,到任方一月有馀。

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

起初時,隻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現今的官職是蘭台寺大夫。

曆史上沒有這個官名,但是唐朝有秘書省,唐高宗時曾改名為蘭台,而秘書省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就叫秘書寺。

既然作者在書的第一章已經給出提示,此書無年代可考,所以借漢唐等年紀添綴,那麼分析官職時,肯定以漢唐時期為主。

另外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生于末世,據考證他應該是明末清初之人。所以漢唐沒有時,也可以參考明清。

後面我會給大家進一步解釋為什麼用漢唐做主體的。

先說下秘書省是幹什麼的。

“唐朝的秘書省監掌經籍圖書之事,領著作局;長官為秘書監,從三品,魏征就曾經做過秘書監。”

我們耳熟能詳的賀知章、顔真卿、白居易都在這個部門任職過。

關于秘書省的來曆:

“秦始皇焚書後,天下藏書幾為一盡。再加上手抄方式和簡帛載體的限制,對于普通人來說,圖書是至為珍貴的物品。

西漢以來,朝廷曾多次下诏求書,藏于宮内秘府,等閑人難得一見,“秘書”一詞即由此而來。在這種特定的曆史環境下,秘書省自然備受重視,享有較高的地位。”

書中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钗去妙玉處喝茶時,妙玉給薛寶钗用的茶杯上就刻着:

【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轼見于秘府”一行小字。】

這個秘府就是秘書省。

唐宋以後,印刷出版技術逐步成熟起來,圖書數量越來越多,所以後來這個部門就撤銷了。

唐朝的時候,秘書省就是掌國家圖書典籍的部門,可以說是位高職閑。

其官職設置:

“據《唐六典》卷十載:“秘書省,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上;丞一人,從五品上。”

雖然唐朝秘書省最高長官是秘書監,從三品,沒有大夫一職,但是唐朝有光祿大夫。

“唐朝金紫光祿大夫為正三品,唐朝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三品。”

按林如海蘭台寺大夫來講,應該相當于秘書監,從三品。

大家可能會以為林如海的官職雖然清貴,但是是個閑職,沒有什麼實權,其實不然。

古代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隻有讀書求仕之道才被認為是正途。經秦始皇焚書坑儒後,遺留下的儒家典籍,可以說是天下讀書人之本,異常珍貴。

就如同詩中所說: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皇帝身邊的重臣,幾乎都是讀書人,且讀書人自視清高,看不起武夫,沒有林如海的舉薦賈雨村,王子騰的手沒那麼容易伸進文官團體裡。

自從結識賈雨村以後,王子騰順風順水,一路高升,因為文官可以彈劾你,也可以舉薦你,就好比林如海一封信,賈雨村就起複做了知府。

而且林如海祖上世襲列侯,列侯這個爵位自隋後就沒有了,所以以唐漢年紀裡的西漢為例。

“西漢時期,列侯為王以下的最高爵位,列侯為漢代異姓臣子的最高封爵。”

給大家舉個例子衛青和關羽都被封為列侯:

漢武帝時衛青受封長平侯,後又經兩次益封,

三國時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就是列侯中的最低等級。

列侯一爵,秦及漢初也是多以軍功封授,上面的衛青、關羽就都是武将,所以書中說林家【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說明林家最早也是以軍功封侯的。

書中說賈雨村【那日,偶又遊至維揚地面,因聞得今歲鹾政點的是林如海。】

鹾政就是鹽業,後面又說林如海今欽點為巡鹽禦史,到任才一個多月。

唐朝時期并沒有巡鹽禦史,因為唐初沿用隋制,不收鹽稅。

安史之亂以後,為了增加财政收入,官府才壟斷了食鹽的買賣。這才開始出現了管理鹽政的官員,叫做鹽鐵使。

“鹽鐵使是唐代中期以後特置,以管理食鹽專賣為主,兼掌銀銅鐵錫的宋冶,多特派大臣充任或由淮南節度使兼任,常駐揚州。

諸道鹽鐵使常兼諸道轉運使,通稱鹽鐵轉運使。唐代最著名的鹽鐵使為劉晏,鹽鐵之利在劉晏為鹽鐵使時,一度成為國家的主要财政收入。鹽鐵使在當時是握有财權的重要官職。”

鹽鐵兼漕運,自唐始,深刻影響了之後的曆朝曆代,包括明清。

“唐代後期,鹽鐵使與度支使、戶部使并稱為三司??,後來合并為三司使一職,總領全國财政。”

這裡林如海任的官職,特派大臣,常駐揚州,顯然就是鹽鐵使。

通過以上的信息可知,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妥妥的文官,又是世襲列侯出身,在朝廷中有根基,并被欽點為鹽鐵史這種财政要職。

王子騰借助林如海的影響力,成功讓賈雨村當上了應天府知府,幫他解決了薛蟠案。

很簡單的道理,門子過去隻是賈雨村隔壁葫蘆廟的小沙彌,賈雨村見了他都想不起他是誰,案子拖了一年了,門子怎麼不給過去的知府出這個主意去?

王子騰為了斬草除根,瞞天過海,還設計了薛蟠假死,其實是斷尾求生,犧牲了薛蟠,來保證他的仕途暢通無阻。

門子:【小的在暗中調停,令他們報個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遞一張保呈】

薛家跟護官符裡的其他三家不一樣,其他三家都房分兩處:

賈家共二十房分,甯榮親派八房在京都,金陵十二房。

史家共十八房,京都現住者十房,金陵現居八房。

王家共十二房,兩房在京都,其餘在金陵。

薛家共八房,都在金陵住。在京都薛家根本沒本家。

從上面各家在京都的房數,也可以比較出四家的實力差距來。

由于證明薛蟠已死時,族中及地方上是共遞了保呈的,所以薛蟠很難再回到金陵,隻能把能帶的帶走,本來随着薛父的死沒落的家境,更破落了。

書中介紹薛家時先說其有百萬之富。

【家中有百萬之富,現領着内帑錢糧,采辦雜料。】

緊接着又說薛蟠整日不務正業,【不過賴祖父之舊情分,戶部挂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夥計老家人等措辦。】

至于到京都的目的,先說為了薛寶钗備選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

【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

所謂“親名達部”,就是遠程報名的意思。在報名之後,會根據一定的條件進行篩選,隻有入圍的人才有機會參加選嫔妃、選伴讀的面試,這是既定的流程。

所以入了圍才有機會去參選,沒有入圍跑去京都準備什麼?并且報名的條件是仕宦名家之女,薛家哪一點條件達到了?所以後來書中再也沒提薛寶钗備選的事。

二則自薛蟠父親死後,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見薛蟠年輕不谙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真是越說越慘,不過還在吹牛各省都有買賣承局呢,結果進了京都八年多,薛蟠才因為被家裡的夥計一句話,出了第一趟門去做買賣:

夥計:【今年紙劄香料短少,明年必是貴的。明年先打發大小兒上來當鋪内照管,趕端陽前我順路販些紙劄香扇來賣。除去關稅花銷,亦可以剩得幾倍利息。”

薛蟠聽了,心中忖度:“我如今挨了打,正難見人,想着要躲個一年半載,又沒處去躲。天天裝病,也不是事。況且我長了這麼大,文又不文,武又不武,雖說做買賣,究竟戥子算盤從沒拿過,地土風俗遠近道路又不知道,不如也打點幾個本錢,和張德輝逛一年來。賺錢也罷,不賺錢也罷,且躲躲羞去。】

薛姨媽和薛寶钗晚上商量好了,第二天才同意薛蟠外出。

薛蟠走後,薛姨媽把家裡都收拾起來,并讓香菱和寶钗去了大觀園住。

【上京帶來的家人不過四五房,并兩三個老嬷嬷小丫頭,今跟了薛蟠一去,外面隻剩了一兩個男子。

因此薛姨媽即日到書房,将一應陳設玩器并簾幔等物盡行搬了進來收貯,命那兩個跟去的男子之妻一并也進來睡覺。】

薛蟠進京的原因一下子說了好幾條:

【薛蟠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遊,便趁此機會,一為送妹待選,二為望親,三因親自入部銷算舊帳,再計新支,----其實則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這麼多年也沒進過京都,出了事忽然就冒出這麼多原因,究竟是哪一個?

還說自己是正要起身時,遇見拐子重賣英蓮,把馮淵打死的。

【因此早已打點下行裝細軟,以及饋送親友各色土物人情等類,正擇日一定起身,不想偏遇見了拐子重賣英蓮。

薛蟠見英蓮生得不俗,立意買他,又遇馮家來奪人,因恃強喝令手下豪奴将馮淵打死。他便将家中事務一一的囑托了族中人并幾個老家人,他便帶了母妹竟自起身長行去了。】

事實是,林黛玉和賈雨村到賈府第二天,就收到了王子騰的信,說薛蟠打死人,是王子騰叫他進京的。

【黛玉雖不知原委,探春等卻都曉得是議論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勢,打死人命,現在應天府案下審理。如今母舅王子騰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來告訴這邊,意欲喚取進京之意。】

兩個多月後,賈雨村補了應天府的缺,到任時,薛蟠打死人命案已經過去一年多了。

所以薛家人從一開始就沒真話,慣會給自己臉上貼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