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篇有親的評論,受到啟發,開始反思之前對林朝英的評價。
之前看到林朝英在古墓外對王重陽大罵七天七夜,會覺得林朝英像一個潑婦。
但是細究原因會發現,林朝英之所以罵王重陽,是為了救他。
當年王重陽一心滅金,接連戰敗,跟随他的将士死傷殆盡,才心灰意冷住進活死人墓。八年間很多好友來勸王重陽出來,都無法說服他,眼看王重陽大好年華就要當一個活死人時,林朝英才在八年後到墓外大罵他七天七夜,激他出來。
【直到八年之後,先師一個生平勁敵在墓門外百般辱罵,連激他七日七夜,先師實在忍耐不住,出洞與之相鬥。豈知那人哈哈一笑,說道:‘你既出來了,就不用回去啦!’
先師恍然而悟,才知這人倒是出于好心,乃可惜他一副大好身手埋沒在墳墓之中,用計激他出墓。二人經此一場變故,化敵為友,攜手同闖江湖。”】
所以林朝英其實是救了王重陽,并且二人後來也曾有攜手同闖江湖的經曆,之所以後來終于沒有成為眷屬,更多的是因為誤會。
【後來先師自然也明白了,但他于邦國之仇總是難以忘懷,常說: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對那位前輩的深情厚意,裝癡喬呆,隻作不知。
那前輩隻道先師瞧她不起,怨憤無已。兩人本已化敵為友,後來卻又因愛成仇,約在這終南山上比武決勝。”】
郭靖在聽了丘處機講述的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故事後,也是悠然神往。
【郭靖想到前輩的俠骨風範,不禁悠然神往】
說明金庸對林朝英的肯定。按小說設定,後來王重陽建立全真派,成就一生事業,也是從和林朝英的賭約上來的。
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情況,跟郭芙以為楊過心裡沒有自己,楊過認為郭芙看不起他是很類似的,争強好勝,因愛成仇。
跟楊龍間反而半點不像,所以書末遊華山玉女祠時,将玉女指成林朝英的環節,也是在暗示王重陽和林朝英影射的就是楊過郭芙。
之前我就總有這種感覺,但是講出來又怕人會說林朝英是古墓派祖師婆婆,郭芙連古墓派祖師婆婆也要搶。
但是經過對楊過古墓生活的分析,我發現林朝英跟古墓派并沒有半點關系,她死後是被惡奴奪舍,偷武功,被丫鬟及其弟子利用,用死人成了她們的活招牌。
首先林朝英沒有收過弟子,丫鬟就是丫鬟,小龍女師父根本沒資格說是林朝英的衣缽傳人,這是肯定的。
第二古墓派根本就是一個薛定谔的門派,它根本沒有名字,到楊過追問時,小龍女才臨時定了一個名字。
【楊過道:“姑姑,咱們這一派叫作什麼名字?”
小龍女道:“自祖師婆婆入居這活死人墓以來,從來不跟武林人物打交道,咱們這一派也沒什麼名字。後來李師姊出去行走江湖,旁人說她是‘古墓派’弟子,咱們就叫‘古墓派’罷!”
楊過搖頭道:“古墓派,這名号不好!”】
楊過馬上給出結論這名号不好。
所以何來林朝英是古墓派的祖師婆婆?連林朝英丫鬟也不過收了兩個徒弟而已,并沒有開宗立派。古墓派是小龍女為收楊過為徒臨時起的名字。
前文也講了,丘處機說林朝英把一身武功都傳給丫鬟,這件事也是一個謊言,顯然這是林朝英丫鬟自诩的,目的是為自己冒充林朝英的繼承人尋找合理性。
但是很顯然林朝英并沒有把自身武功傳給她。
林朝英在進古墓前就是比肩五絕的人物,可是楊過進古墓五年,小龍女教給他的武功,第二步是全真功夫,确切的說反而是通過楊過偷了全真口訣,在研習過程中楊過的聰明天賦起主要作用。
第三步是林朝英進古墓後才創出的玉女心經。
而關于古墓第一步抓麻雀的本門功夫文中也有描述。
在大勝關推舉武林盟主的大會上,楊過對陣達爾巴時,用的就是天羅地網式。
【楊過在古墓中随小龍女學練掌法,練到雙掌擋得往九九八十一隻麻雀飛翔,不讓一隻雀兒漏出掌去。
這路“天羅地網勢”掌法乃林朝英獨得之秘,招數掌形從未下過終南山一步,此時使将出來,果然綿密無比,雖系空掌,威力實不遜于手中有劍。】
看完這段你是不是覺得作者肯定了這是林朝英獨創的功夫,那你就被騙了,這段話的關鍵在于作者特意強調的【招數掌形從未下過終南山一步】,也就是說這路掌法同樣不是林朝英進古墓前的功夫。
而前文提到林朝英一進古墓,就鑽研王重陽留在古墓屋頂的全真功夫,後自創玉女心經。
這就與林朝英自創抓麻雀的天羅地網式相矛盾,其中必有一條是假的。
其實金庸用的就是紅樓夢真做假時真亦假的假語村言的寫法,以詭計式的叙述方法來寫古墓派欺世盜名的謊言。
上文寫楊過用天羅地網式對陣達爾巴,表面粗略一看,金庸在盛贊天羅地網勢”掌法,說它綿密無比,用的都是華麗的好詞,但是實戰效果呢?
楊過奇招疊出,對上達爾巴無甚變化的杵法,别提正面交鋒了,連杵風也不敢碰上。
【這“無上大力杵法”無甚變化,隻是橫揮八招,直擊八招,一共二八一十六招,但一十六招反複使将出來,橫揮直擊,隻逼得楊過遠遠避開,别說正面交鋒,連杵風也不敢碰上。】
總結一句話作者是在說這套掌法隻是招式好看,根本華而不實,不堪一擊。
楊過使用這套掌法對陣達爾巴前,作者還專門提到小龍女用銀絲手套詐勝郝大通的事。
【她這雙手套是以極細極轫的白金絲織成,雖然柔薄,卻非寶刀利刃所能損傷。郝大通見到手套飛空,臉上微微變色。
當年重陽宮中交手,小龍女曾戴這手套而拗斷他長劍,竟逼得他險些自殺,此刻眼見之下,不由得觸動心境。】
旨在反複提醒讀者,古墓武功根本就是騙人的。
後來楊過真功夫不敵達爾巴,還是黃蓉看出他竟然會九陰真經,提醒他用九陰真經裡的移魂大法對付達爾巴,才僥幸取勝。
一旁觀戰的黃蓉的想法:
【黃蓉暗暗歎息:“過兒真是奇才,他隻消跟得我一年半載,将打狗棒法和真經上的功夫學得全了,這蒙古和尚那裡還是他對手?”】
黃蓉認為如果楊過跟她學上一年半載武功,達爾巴根本不是楊過對手。
因為楊過是武學奇才,而楊過在古墓跟小龍女學了五年功夫,居然打不過達爾巴。要知道後來楊過一個人到海邊,對着海潮練了六年,就成就了神雕大俠。
打狗棒法輕易不外傳,楊過隻是得洪七公和黃蓉稍加指點幾天,根本沒有真正傳功,就能打霍都。而楊過在古墓抓麻雀學天羅地網式整整兩年多,結果别說正面對敵達爾巴了,連杵風都不敢碰上。就這還敢吹天羅地網式是比肩五絕的林朝英的傑作?
楊過在大勝關看似風光,作者寫他對陣霍都和達爾巴時,也是妙筆生花,古墓派各種炫目的招數層出不窮,但是仔細看通篇描述,他的古墓派武功總結下來居然隻有四個字“華而不實”。
一開始楊過對霍都,占上風用的打狗棒法,直到霍都提出質疑,問他為何不用古墓本門功夫,楊過才開始使用古墓功夫。
作者使用同樣的筆法,先把古墓功夫招數寫的絢麗多彩。
【楊過雖一身破衣,但這路劍法使到精妙處,人人眼前鬥然一亮,但覺他清華絕俗,活脫是個翩翩佳公子。可是楊過一求姿式俊雅,劍上威力便不易發揚。】
其實重點在後一句【楊過一求姿式俊雅,劍上威力便不易發揚】,直白點說就是這功夫光是姿勢美,根本沒有威力。
最後楊過還憑着小聰明使詐,用玉蜂毒針暗器勝了霍都。
楊過對陣達爾巴時,作者一開始就斷言了達爾巴真功夫遠勝楊過:
【達爾巴的武功自遠在楊過之上,但心存敬畏,功夫倒去了五成,楊過卻乘機全力施展。一個越得心應手,一個越畏縮退讓。楊過雖占上風,卻也傷他不得。】
楊過憑着學達爾巴說話,讓達爾巴誤認為他是大師兄轉世,心存敬畏才讓楊過暫時占了上風,但是楊過【傷他不得】,還是在說楊過學的古墓功夫不能傷人,是花架子。
當楊過的劍終于因為避讓不及,碰上達爾巴的杵時,立刻原型畢露:
【楊過縮手不及,劍杵相交。本來比武之際,雙方兵刃碰撞乃是常事,但金剛杵太過沉重,楊過的鐵劍始終翻騰飛舞,不敢和金杵相碰,此時一撞,但覺一股大力激蕩,震得虎口劇痛,啪的一聲,鐵劍斷為兩截。】
古墓派武功的花架子,鬥的時間一長就露餡。
最後楊過戰勝達爾巴,靠的是黃蓉指點她使九陰真經的移魂大法。
更别提小龍女對戰金輪法師,一招就被吓的滿場亂飛。
再看楊過和小龍女用上古墓派的終極殺招玉女心經雙劍合璧時的實戰效果:
【楊過本拟遵照黃蓉囑咐乘機殺他,那知林朝英當年創制這路劍法本為自娛抒懷,實無傷人斃敵之意,其時心中又充滿柔情,劍法雖然厲害,卻無一招旨在緻敵死命。這時楊龍二人雖逼得國師手忙腳亂,狼狽萬狀,卻無法取他性命。
國師不明劍法來曆,眼見對方奇招疊出,隻道厲害殺着尚未使出,隻要二人一用上,那真是老命休矣,危急中計上心來,……】
同樣是前面寫了那麼多令人眼花缭亂的招數,實際根本無法殺敵。而金輪法師之所以敗退,也是被奇妙的招數給唬住了。
總結一個詞,依然是“華而不實”。
最後再看小龍女學會左右互搏,獨使玉女心經,為了甄志丙戰鬥力爆表,在重陽宮獨戰幾大高手時的表現:
【她與楊過雙劍合璧使那“玉女素心劍法”,天下已少有抗手,此刻她一人同使兩劍,威力尤強。
二人不論如何心意相通,總不及一個人内心的意念如電,她此刻所使劍術勁力雖不及二人聯手,出手卻比之兩人同使要快上數倍。】
在開戰前,作者先肯定了小龍女左右互搏,一個人雙劍合璧,尤勝與楊過合作,其實等于暗示楊過和她并沒有做到真正的心意相通,實際上他二人之前合作時,數次心意相悖。
【她長途追蹤甄趙二人,連日郁郁于心,不知該當如何處置才是,這時全真道人先行發難,她乘勢還擊,劍上一見了血,滿腔悲憤,蓦地裡都發作了出來。白衣飄飄,寒光閃閃,雙劍便似兩條銀蛇般在大殿中心四下遊走】
這段指出她為了甄志丙戰力爆表,用蛇形容她的綢帶和掌法也就罷了,這裡居然她使劍也像銀蛇,諧音淫蛇,總之對小龍女武功的相關描述總是不離蛇。
到描述對打的時候,金庸大段描寫都是形容小龍女劍法如何快捷無倫,一開始就唬住了衆人,但是到最後還是歸為到沒内力,華而不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