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身體亞健康的原因,很久斷更了。現在回歸,依然狀态不好,但是我不想半途而廢,所以回來繼續更新,後面的内容我就想到哪說到哪,自由發揮了。
這些天我在想,為什麼之前很多人會誤讀金庸小說,究其原因是在國人的傳統認知裡,一部小說的主角就默認為好人。但是大家都知道金庸熟讀很多中外名著,并且會借鑒寫法。在國外的很多名著裡,主角并不是所謂的好人。
比如莫泊桑的小說《漂亮朋友》,裡面的男主角杜洛瓦,就是一個依靠女人,一步步走進了上流社會的無恥之徒。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電影,《暮光之城》的吸血鬼扮演者羅伯特帕丁森飾演杜洛瓦。
再比如《紅與黑》中的于連。
其實金庸筆下的主角,從早期的正面形象,後面開始趨向于亦正亦邪,比如楊過,内心邪惡比如小龍女,直到令狐沖的大奸大惡,欺世盜名,到韋小寶市儈圓滑,反而在社會中混的風生水起,漸漸的更具有批判現實主義色彩。
《神雕俠侶》開頭就以隐喻的形式,暗喻楊過是一隻和毒蛇共居的小蟋蟀,雖然這時候外表看起來幼小,但是因為長期沾染毒蛇的毒性而變得很兇猛危險。
這就是為什麼楊過第一時間深度将自己代入小蟋蟀,并因為郭芙叫小蟋蟀小黑頭,怒而打了郭芙一耳光,可見其代入之深。
那麼和小蟋蟀共居的花蛇,不言而喻就在影射小龍女。
郭芙一腳踏死小蟋蟀,隐喻日後郭芙斬斷楊過右臂,看似是傷害了他,其實令情花毒大量流出,反而救了他的命。而針刺小龍女,令楊過重獲新生,脫離了古墓的控制,最終成就神雕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