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相延也來幫着拉住張氏:“姨母,表妹還小,就算是替她考慮一下,您也應該照顧好自己。”
聽到陸相延提起自己的女兒,張氏這才冷靜下來。她就這樣愣在原地,低着頭思索着什麼,半天都沒吭聲。
不過還好現在回春堂沒什麼人,要是上午忙碌的時候,那大夫早就把他們請出去了,以免耽誤了後面的病人。
那大夫這時倒是沒有什麼反應了,這樣的場景他已經見過太多了,平安鎮多的是沒錢治病的人。
但是出于一個大夫的責任感,他還是提醒道:“你那藥酒要是有用,你早好了,還用得着來我這嗎?”
張氏茫然地擡起頭,像個無助的孩子似地将目光投向于夏。
于夏歎了口氣,把她又扶回去坐下。那大夫也沒多問什麼,直接讓夥計将配好的藥拿過來。然後他就開始給周氏重新處理傷處,期間周氏疼得臉都白了,但她也硬是沒吭一聲。
等大夫敷好藥固定住腳踝之後,于夏二人這才拿着幾包藥,扶着張氏離開了回春堂。然後他們又重新往平安鎮入口處走去。
不過這次不可能再讓張氏自己走回去了,于夏又來到了平時坐牛車的地方。還好這時還有一輛車沒人坐,還在那等着。
于夏直接出錢包了這輛牛車,讓牛主人不用再等其他人了。因為于夏他們的推車有點大,要是放上牛車就坐不了多少人了。
不用等了,那車夫自然是樂意的。
等到了石溪村,于夏他們又把張氏扶回了家。看到張氏回來了,十二歲的何燕趕忙就出來迎接。但她随即看到了張氏旁邊的人,于夏她自然是認識的,可另一個人她不認識。
雖然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但她還是小聲地喊了一句哥哥,然後就幫着于夏他們把張氏扶進去了。
于夏給她說了下這些藥怎麼吃,還有一些大夫說的注意事項。小姑娘也聽得很認真,等于夏從推車裡拿出買的肉遞給她,她反射性地往後退了一步,然後看向了張氏。
不等張氏說什麼,于夏先發制人地說道:“姨母你現在需要休養兩個月,去買什麼也不方便,總不能連菜都不吃了。”
不知想到了什麼,張氏重重地歎了口氣:“燕子你把肉拿到竈房去吧。”
小姑娘這才接過了于夏手裡的肉,轉身去了竈房。
看何燕走開了,張氏這才滿面愁容地拉着于夏的手:“姨母一定會還你的。”
“您要趕緊好起來才是,其他的不用擔心。”陸相延在旁邊說道。
于夏也安慰她道:“您要是跟我算那麼清楚的話,那我還倒欠您不少呢!”
張氏急忙解釋道:“我不是那個意思!”
“我們知道您的意思,就是想給您說,别跟我們客氣。天不早了,您休息,我們也先回去了,有什麼事情您就讓燕子來我們。”于夏也不想再繼續這些無意義的客套話,直接就終止了這些話題。
從張氏家裡出來,二人又慢慢推着推車回家。
經過曬谷場的時候,又有不少阿叔阿嬸在聊天。不過平時都會看到錢嬸在裡面跟大家一起,這幾天不知道怎麼了沒看到人。
于夏到家的時候,順嘴問了周氏一下。結果周氏驟然停下來手裡的活,面色古怪地思索了半天,才跟他們說了。
自從周氏給村裡一些交好的人家說了要在他們那買黃豆和辣椒之後,村裡其他人家也有來問的。
周氏也都答應下來,不過家裡放不下,隻能先買一部分,等後面用完了再買。
這個村裡人倒是不擔心,光看周氏家裡的出貨量也知道,這生意隻要繼續做,肯定能輪到自家的。
村裡人的日常花費雖然比鎮上低一些,鎮上那是喝口水上個茅房都要錢。但是同樣的,村裡也不好掙錢。
雖然地裡種的什麼大豆和辣椒去鎮上也能換錢,但是村裡去鎮上路途遙遠,每年光是運糧食去交賦稅都要費不少力氣。如果能在村裡以同樣的價格賣出去,那必定比去鎮上劃算。
去年大豆剛産出的時候價格有點低,所以那個時候村裡好多人都還沒賣,都留着了。現在周氏要買,那就不用辛苦拿去鎮上賣了。
辣椒就更不用說了,拿去鎮上時常都是賣不上這個價錢的。所以村裡有多餘糧食和辣椒的人都十分高興周氏來買。
那天張老三也過來問周氏收不收豆子,他家裡也還有一些幹辣椒,如果周氏要的話,立馬就能給她搬過來。
張老三本來以為是本來十拿九穩的事情,因為其他人來問周氏都是要了的。結果自己卻被周氏拒絕了,剛開始錢老三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再三确認之後,他人都懵了。
他想了半天都不知道到底哪裡得罪了這家人,為什麼其他人都收,就自家的不收?
後來還是同村的其他人提醒了他,讓他回去問他媳婦錢氏。自家媳婦是什麼人,他大緻也是知道的。聽到别人這麼一說,他立馬氣沖沖地回家了。
錢氏家當天具體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隻是鄰近的幾家人聽到了張老三家裡傳來不斷的争吵聲和摔東西的聲音。
第二天錢氏就回娘家了,後來村裡人好長一段時間都沒看見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