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的幹貨店的貨源都是固定的,采了不賣給于夏,就隻能去鎮上零散地賣。費時間不說,還不一定賣得了這個價錢。要是賣不掉就得留着自己吃了。
不過幹筍和木柴的價錢很不錯,能賣的話,大家還是更願意賣。賣了的錢,随便換點什麼糧食也比這些強。畢竟村裡還有不少人吃不飽飯呢,大家都是秉持着,能填飽肚子就成,吃那麼好幹啥的理念。
所以張老三第二天就帶着些雞蛋,拉着錢氏去周氏家裡道歉了。雖然錢氏内心十分不願意,但是張老三的意思她也不敢不聽。畢竟家裡重要的事情,還是張老三說了算。
最重要的是,家裡三個孩子還等着吃飯呢。在填飽肚子面前,這些面子之類的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周氏本身也是個耳根子軟的人,雖然知道他們的道歉摻雜了很多利益因素在裡面,但是看夫妻倆對道歉還算上心,她也就沒多說什麼了。鄉裡鄉親的,鬧太僵了也不太好。
但她還是嚴肅地說:“前面的事情,過去了就算了。但是下次再出這樣的事情,我們就沒辦法再跟你們做買賣了。”
張老三急忙保證道:“你放心,肯定不會了。”
他說完見錢氏沒什麼反應,又用手肘戳了戳錢氏,錢氏這才一臉不自然地笑了笑:“不會了不會了。”
這不,剛高興沒幾天,錢氏就發現其他村子裡的人也在往周氏那邊賣東西。看着别人一擔一擔地往陸大家裡挑,她簡直氣得不行,所以這才想出了這麼個損招。
“我們家倒是已經賣了一擔柴了,剛聽說的那天早上,我們就去砍柴了,反正能掙一點是一點嘛。”
“可不是嘛,我這麼幹不都是為了讓大家能多掙點錢嘛,你可千萬不能把我賣了。”
馬秋花跟錢氏保證:“你放心,我肯定不會出去亂說的。”
另一邊的那老漢也一路問到了周氏那邊。
兩人剛到門口,在院子裡玩耍的白芷和白青已經跟個小大人一樣熟練地招呼起人來了:“老人家,你們是來賣木柴的嗎?”
“我們是來賣東西的,小娃娃,你家大人呢?”
兩個小崽子飛快地跑進去,邊跑還邊喊:“阿娘,阿娘,又有人來了!”
周氏聽到聲音也出來了,她把兩人帶進去,看了看他們帶過來的東西,發現都還不錯之後,才給兩人結錢:“老人家,一捆木柴是十八文,您這一擔是三十六文。”
“還有這些幹筍一斤半,我們收二十四文一斤,加上木柴一共是七十二文錢。”
那兩位老人高興地點點頭:“對,沒錯,是這麼多。”
周氏把錢遞給他們,兩雙粗糙的手把錢握得緊緊的,蒼老的面龐上也帶着抑制不住的笑容:“我們先前來的時候,聽說沒有人要收這個,我們還以為要白跑一趟了。”
“要收的,你們下次還有的話,直接過來就行。”
聽到周氏的話,兩人這才安心下來。給周氏道謝之後,他們又匆匆地走了。
村裡人看着來往的别村的人,也竊竊私語起來。
“這陸家的買賣到底做多大啊,怎麼收那麼多東西。”一個夫郎好奇地跟旁邊的人讨論起來。
一個漢子回道:“那你是沒看到,一大早就在排隊了,有些人排了半天還買不到呢。這陸家可算是發達了。”
“可不是嘛,聽說陸二也開了個鋪子,專門賣脆皮豆腐和包子饅頭、豆漿什麼的。”
“我們家今年特意多種了些黃豆和辣椒,我看周氏他們這買賣肯定是能做長久的。”
那漢子憤憤不平:“怎麼人家掙個錢那麼容易,我們連飯都吃不飽,這到底是個什麼世道。”
那漢子的好友道:“你就知足吧,人家陸大嫂他們掙錢了,還願意帶着村裡人一起。你看看陸二他們,柴火什麼的,那可都是從家裡和孫蘭娘家收的。”
那夫郎好奇道:“你怎麼知道的?”
“還能怎麼知道的,看到的呗。那天我好奇去看了一眼他們的鋪子,正巧遇到孫蘭的哥哥過來送柴火和豆子。”
“還是幹好自己的事情吧,别人的始終是别人的,不說了,我去山上打柴去了。”說完那好友轉身就走了。
那漢子看人走了,也着急道:“你等等我啊,我也要去。”
漢子的好友沒好氣道:“我去你的,别跟我一起啊,那麼大的山頭,你非要跟我搶?”
那漢子追上去攬住好友的肩膀:“别那麼小氣嘛,一起幹活才有力氣。”
那夫郎也想起了什麼似的,突然道:“差點忘了,家裡還有一些幹筍,我得去一趟陸大嫂家裡。”
看幾人走了,其餘的人也都幹各自的事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