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憑什麼?我憑什麼要忍這種人?”
……
馮之麥挂掉電話,面色鐵青地回到選手區,卻發現童司因歪頭睡得正香,險些給她氣炸了肺。
她辛苦做了那麼多準備,還被媽媽罵,不僅沒有收獲成效,反倒被對方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
看着童司因幹淨的睡顔,以及脫妝後隐隐露出的精緻輪廓,馮之麥眼底怨恨更重了。
初舞台結束後,節目組後鬧成一鍋粥。
有資方看到熱搜,半夜打電話過來問責,制作人和導演都被拉過去開視頻會議,接下來的安排完全沒有人過來通知。
所有人就隻能在現場等。
工作人員并不敢跟謝卞晨說“我們下個環節還不見得幾點開始呢,你就在這等着吧”,便自作主張,安排導師各自留下對選手的各自的評分和分組建議,先回去睡覺。
但現場的選手們卻不能休息,分組環節導師可以不在,選手卻顯然不能缺席…就等吧。
節目組在後面折騰,也沒通知現場衆人直播停了。
很多人為了維持自己完美的熒幕形象,還努力地瞪大雙眼,在錄制現場努力地堅持。
唯獨毫無包袱的童司因,愣是在攝像頭下舒服地補了一覺。
直到淩晨五點的時候,節目組的視頻甩鍋會議終于告一段落,導演這才想起來現場這些可憐的選手。
大發慈悲,為他們開啟了下一個環節——
“各位選手們,經過導師們的詳細讨論後,終于确定最終分組結果,我們現在來公布一下。”
主持人的聲音從幕後傳來。
整個綜藝的錄制周期是180天,也就是六個月。
在開始錄制的前四個月裡,他們會進行集中的各項練習,這四個月裡,她們每個月會進行一次月考。
在足足四個月的練習生學習後,再進行一次期末考試。
期末考試後,所有選手才算進入“畢業班”,節目組會根據選手的能力進行再分組,并且在之後兩個月裡,進行三次公演和總決賽。
他們如今的分組,目的是為了備戰期末考試。
分組主要是以兩個維度進行分配,一個維度是選手的能力水平,一個維度是選手的發展方向。
能力水平由高到低分為ABCDE五層,發展方向分為vocal(歌手)組dance(舞蹈)rap(說唱)三組。
能力水平是由導師來定,導師會根據初舞台,對選手給予基本評分,判斷選手屬于ABCDE哪一層。
而發展方向則是由選手自行選擇,根據她的未來發展方向決定。
最終的分組結果如下:
A組有9個人,B組12個人,C組15個人,D組18個人,E組27人。
所有人數都是3的倍數,每個組都要平均分配,從3個位置中各自選擇一個方向。
比如A組,就要3個A-vocal,3個A-dance,3個A-rap這樣。
分組結果會影響課程。
每個大組一起上課,A組的進度會比較快,BCD難度遞減,E組的進度最慢。
舞蹈課,聲樂課,rap課都是統一大課,所有人都要上,比如vocal也會上舞蹈課,但每個選手會根據自己選擇的方向,有另外專項訓練。
分組不是完全不變的。
能力水平維度可以變,選手會按照考試結果,動态調整分組。
但發展方向是基本不會變的,除非某些特殊情況外,選了vocal就一直是vocal了。
選手可以由于能力提升,由C-vocal調整為A-vocal,但幾乎不會由C-vocal調整為C-dance。
因此,分組環節會分為兩個小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公布導師評分,将選手歸為ABCDE五個組中;
第二個環節則是選手自選方向,是vocal,dance還是rap。
主持人站在舞台中央,身邊放着一疊硬紙闆,那是選手評分闆,上面寫着選手的姓名和對應評分。
“我點中姓名的選手,請依次來台上,領取你的初舞台評分結果。”
“1号選手,祝曉曉,A組。”
“2号選手,戚嘉悅,A組。
“3号選手,白盈盈,A組。”
……
主持人一個個地宣讀着衆人的分組結果。
對應的選手走上台,拿起自己的評分闆舉在胸前,對着衆人鞠躬,然後走下台。
整個分組流程走得非常快,幾乎沒什麼大波瀾。
導師的評分結果很客觀,而每個選手的水平大家都看在眼裡,誰會分去在哪個組,基本都在意料之中。
本以為這個流程就可以按部就班地結束——
在童司因的分組環節,卻再次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