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十分明顯。
童司因就是通過一條視頻,以及這句話來向所有黑粉宣戰。
“有事情沖我來。”
——沒必要罵那些粉絲。
童司因下舞蹈課後,本打算去找鄭期之的團隊,聊一聊換曲事件。
在這幾期視頻裡,她已經從馮之麥身上詐出不少東西,節目組内肯定有對應的視頻資源,就要看接下來要如何利用。
但是,在她看到網絡上的輿論走向後,暫時改變了主意。
謝卞晨的經紀團隊對她支持,隻是因為在節目錄制時,對方說了一句話而已。
這句話有一定的分量,可以讓這個團隊适度幫助她,但這個前提是,一定要适度。
童司因一項非常有自知之明,她可以靠能力博得好感,但這個好感是有上限的,不可以無限地使用。
她可以拜托對方在有限條件下幫一個忙,但也隻能是一個,不能得寸進尺。
謝卞晨的經紀人團隊對她初始好感值再高,也經不起透支。
沒有人願意單方面無償地去幫助别人,她現在還沒有辦法給對方同等價值的回饋,如果遇到事就想讓别人替她解決,那簡直與吸血鬼無異,定會招人厭煩。
她想要維持長期的合作,不希望将關系消耗在這些瑣事上。
目前童司因遇到的問題有很多個,初舞台有人換曲,她需要找到罪魁禍首;網絡上有人造謠,她需要訴諸法律途徑;以及…她和她“粉絲團體”被人污名化,遭到網暴。
她此時已經有了深刻認知,隻要待在娛樂圈一天,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麻煩要處理。
必須要從所有問題中,選一個優先級最高的來解決。
第一件事,換曲事件,那已經被鄭期之團隊接手了,如果她不去提太多要求,問題解決的效率也許會降低,但終歸能夠解決。
第二第三件事,造謠和網暴,通常的解決方式是,出具官方聲明文件去辟謠,然後再出具律師函警告,或者收集時間戳證據直接上訴。
這個過程是童司因必定要做的事情,隻是太花費時間精力金錢,她暫時分身乏術,沒功夫去做。
而且這樣的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她不可能每一次都找謝卞晨的經紀人幫忙擺平。
隻能暫且記下來,之後再慢慢處理。
反倒是第四件事,她的粉絲遭到網暴,才是在童司因心裡,優先級最高的那件事。
她需要解決這件事。
童司因不喜歡連累别人。
有人針對她,算計她,問題都不大,這些人自以為的攻擊,沒法對她造成實質性傷害。
但是,如果這些本該指向她的攻擊,莫名其妙地蔓延到身邊的人,那她就不能接受了。
就像是當初分組事件,她不想連累韓瑾一樣,她如今,也不想連累自己的“粉絲”。
童司因對于“粉絲”這個詞其實沒什麼實感。
她不太知道粉絲為什麼喜歡自己,也不知道粉絲為什麼在網上不停地替她說話。
哪怕這些人沒有替她說話,她都不希望對方遭到連累。
更别提對方在各個平台上,不斷地努力地替她澄清和反黑。
童司因不希望她們因為自己受到傷害。
反複思索過後,童司因才找到鄭期之的團隊,借了台帶卡的手機,并開通了社交平台。
節目組對選手有要求,不允許他們在錄制期間使用手機,但并不阻止其經紀團隊進行宣傳。
這就導緻一個問題,童司因這種沒有經紀人團隊的,就沒法自己用手機,必須要依托經紀人團隊才行。
開通社交平台賬号,每一次隻發送自己的練舞視頻。
而她跳的也并不是很好,總能找到些毛病,但童司因就是偏偏要發布出來,并且開通評論區。
她就是要告訴所有人,她在向黑粉下戰書。
——我不怕你們的胡說八道。
——如果想要罵人就過來找我。
——别連累别人。
這樣,就可以提供一個固定的空間,将黑粉圈養在她的賬号下。
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對方把時間都用在這裡,在外面就會消停些,不至于總是找她粉絲的麻煩。
……
童司因的粉絲們,是期待着她出來說上一句話的。
網上原本有不少這樣的聲音。
“她能不能出來說一句話呀?”
“我隻想要她解釋一句,這件事不是她做的。”
“隻要她解釋,我就相信。”
很多粉絲都是這樣的,無論愛豆被爆出來的是事實還是謠言,隻要能聽到一句澄清,就可以把所有謾罵都抛諸腦後,心甘情願地去反黑。
她們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操作模式:
經紀團隊出來平事,粉絲沖到第一線去反黑去挨罵,想盡一切辦法扭轉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