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司因:“……”
體校畢業倒還好說,唱歌完全不在調上,确實是有些離譜了。
也難怪明雯着急,團裡有這麼幾個簡直是純純的折磨。
“沒事,時間我心裡有數。”
童司因大緻估算了下時間道。
“《東方畫卷》準備差不多了,你先聯系一下張老師,我們明天晚上去錄音房。”
明雯聞言露出驚喜之色。
“準備得差不多了?!”
“對,我計劃明天去錄音,今天晚上再最後感受一遍。”
童司因點了點頭,回答道。
“小組練習的事你不用急,交給我來搞定。”
……
次日,第三個月第七天。
晚飯結束後,童司因來到小組練習課上。
經過這些天訓練和摸底,助教老師對大家基礎進行初步了解,接下來開始綜合訓練。
綜合訓練内容是一首女團曲。
在助教老師的初步分配下,大家根據自己擅長的專項分工合作,各自演繹其中一部分。
整個過程沒有涉及到走位,也沒有任何舞台設計的。
就是簡單的齊舞,齊唱,獨舞,獨唱,獨rap,結束。
在上課的過程中,童司因稍微觀察了衆人的狀态。
情況其實還好,并沒有明雯說得那麼差。
一組進入狀态比較快,由于童司因的威信在,課堂上沒怎麼浪費過時間。
大家在練習中基本很配合,并不會有明顯的偷懶狀況,助教老師怎麼說就怎麼練。
歌詞曲目舞蹈都能記得住,也差不多都能完整地完成。
在幾天的整體訓練後,與初見面比起來,甚至有不小提升。
必須要去仔細觀察,才能觀察出來問題。
比如大部分人眼神比較渙散,整個過程中完全是被動的,沒有活靈活現的舞台感。
比如動作都沒有仔細打磨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毛病,顯然課下就沒有多練過一秒。
比如至于明雯點名的那幾位。
如果是自己獨立的part還好,可以揚長避短一下。
但在衆人整齊的排練中,便顯得鶴立雞群,妥妥的車禍現場。
童司因和明雯并沒有關注過其他小組的訓練進度。
如果她們去對比過,就會知道如今的訓練成果已經很不錯了。
明雯将衆人當成自己的藝人,以童司因的自驅力和訓練效率作為标準去評估這些選手。
那這些人就明顯不過關了。
在童司因的視角來看,衆人訓練情況還好,并沒有垃圾到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第一個訓練周裡,她的計劃本就是初步了解衆人水平,并不包含調動大家的自驅力:
——那本是第二周的計劃。
在還差十分鐘八點的時候,童司因提前結束了訓練。
她拍了拍手,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後,走到了練習室中央。
練習室裡很快安靜下來,衆人擡起眼,齊刷刷地注視她。
童司因笑着環視一周,并沒有把明雯的擔憂講出來,甚至沒有說半句訓練結果不滿意的話。
她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話題。
“我有一個vlog計劃,想要請人幫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vlog計劃?
一組的選手們眼底泛起困惑。
童司因有公司有流量,想要拍個vlog,有的是人願意,哪裡需要征求她們的意見?
這個話題奇奇怪怪地,似乎跟大家搭不着噶,衆人不好接話,隻能安靜地聽她講下去。
“關注我社交平台的人,可能稍微有些了解,我在每個練習周期,都習慣将練習過程拍攝出來,分享在網絡上。”
“無論是之前練舞,練rap,還是錄音棚訓練,我都有分享。”
童司因睜着眼說瞎話,生生把自己之前的練習翻車音視頻,描述成了她分享生活的vlog。
衆人眨眨眼睛,并沒有人開口戳穿她:這是她自己的賬号,她對其中的内容有絕對解釋權。
大家隻能選擇相信,并且聽她繼續胡扯下去。
“最近我想開個新系列,vlog的主題與我們的小組訓練相關,我計劃将我們的訓練内容發上去。”
童司因這句話音落地,衆人心中驟然一動,眼神終于聚焦起來。
“可是這麼多人一起拍,未免也太混亂了,我想要跟大家一對一地分别拍,這樣我們十一個人,就可以拍十條素材了。”
童司因口口聲聲都在說,是為了自己拍攝vlog。
可明眼人一聽,就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方芸十分不負所望地站出來,率先開口提問。
“因因姐,你的意思是…你想要跟我們每個人單獨都錄一段視頻,放在你的社交平台上?”
“不止一段哦,現在還沒有确定月考考試曲目,先用練習曲錄制一段,等到月考曲目敲定了,我還計劃再錄制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