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期之緩了許久許久,地品味着童司因的話,也逐漸反應過來對方的目的,以及言外之意。
時至今日,童司因已經擁有了大量資源。
祝曉曉是投資人的代表,常淨林是創作團隊的代表,張雨風作為制作團隊的代表。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名裡暗裡的人脈關系。
她的羽翼漸豐,已經可以逐漸脫離對經紀團隊的依賴,也就是…對謝卞車工作室的依賴。
好消息是,童司因并沒有想要離開或者解約的趨勢。
她拓展新事業沒有打算避開鄭期之,甚至想要拉着對方一起入股。
換句話來講…
童司因想要擺脫的依賴對象是…謝卞晨。
“你…果然還是…”
鄭期之微微歎了口氣,還是将話直接指了出來。
“想要跟晨晨做利益隔離?”
童司因一邊在發展事業,一邊降低謝卞晨的不可替代性,确保随時随地可以做切割。
說白了,就是在防範對方。
謝卞晨在外賣事件後,内心一直都無比懊悔。
他暫時停止上課,小心地避開童司因,一方面想盡可能彌補損失,一方面也是想要避免雙方離心。
如今看來,這件事還是無可避免的發生了。
童司因想要躲開謝卞晨,在未來的商業規劃上,不希望跟對方有一丁點瓜葛。
“謝老師賞識我,我感激他。”
提起謝卞晨的名字,童司因擺正了神色,認真解釋道。
“我會努力工作,讓他的賞識和投資都獲得回報。”
“但是…”
她話鋒微微一轉,口吻雖然帶着些無奈,卻沒有半點遲疑。
“我們在進一步合作…已經不合适了。”
童司因不是忘恩負義的人,更不會做出過河拆橋的事。
謝卞晨工作室在簽訂合約時,給她的約束雖然并不大,卻也代表了對方的寬容與信任。
那時候得到他們的合同,給了童司因全方位的支持,讓她在輿論風暴中可以不落下風。
而《東方畫卷》這首歌,也是謝卞晨贈與她的。
如果沒有對方的相助,也不會幫着童司因在上一步,在樂壇初步獲得了影響力。
童司因能走到今天,當然首當其沖承認自己的努力,但于此同時,她也不會否認他人的盡心鋪路。
謝卞晨雖然帶來了麻煩,但是麻煩遠比不上他給予的價值多。
所以她會好好履行合約,在合約期限内努力賺每一分錢,去回饋工作室和謝卞晨的支持。
但是,合作也就僅限于此了。
在有“情感糾紛”的風險下,她不太可能進一步去合作。
鄭期之再次歎了一口氣,這已經不知道是她今天歎的第幾次。
“我知道了。”
她沒有再說些什麼,更不會試圖勸說,她理解童司因的想法,也知道對方的決定不會有任何改變。
畢竟,她當初欣賞童司因的根本原因是…她們是一類人。
“我答應你。”
鄭期之這話說得輕描淡寫,分量可半點都不輕。
其中有非常多層次的緣由。
第一方面,她看好童司因的眼光與人品。
在娛樂圈能走到什麼高度,這取決于天賦和運氣,但在圈内走得更長遠和穩健,就取決于眼光與人品。
童司因的思路十分清晰,她總是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能在關鍵時刻找到最合适的破局點,精準地一擊必中。
第二方面,她看好童司因的野心,以及将野心落地的能力。
童司因想要的很多,而她每一次做事,又能震驚所有人的眼球,這背後的過程并不簡單,全靠反複思索,未雨綢缪,步步為營。
甚至可以說,童司因是她畢生最看好的人,沒有之一,甚至遠大于謝卞晨。
第三方面,大約是創業思路。
這次開經紀公司,并不是童司因一時興起,是經過反複論證的。
雖然看似倉促,可細想起來,公司運轉的各方面重要因素,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完備,此時将所有的資源整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水到渠成。
這讓人有強烈的信任感,感覺這孩子真的能做到。
第四方面,是合作的心态。
鄭期之事業如日中天,作為行業内首屈一指的經紀人,一次被人送過橄榄枝,邀請她創業的不計其數。
她始終沒有付諸實踐,除了不看好項目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不想放棄與謝卞晨的合作關系。
童司因年紀雖然小,卻并沒有局限住她的心胸和視野,她知道鄭期之的心思,并沒有誘惑對方割舍,而是自我退讓,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這很說明問題——
她沒有把合作者當成資源去利用,而是想要與對方雙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