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店位于商業街的街角,行人不算少,僅存的車位被來吃飯的客人占滿,近幾日惠京市内抓的嚴,說是上頭有人檢查,見不得亂停亂放的情況發生。
李維平把江壹瑜放下車,他則去附近找停車位,江壹瑜從車上下來到走進那家日料店,整個過程人都是恍惚的,耳根微微泛紅,在賀紀澤面前,還是從來沒有過。
“這樣我就可以放心追你了。”
一字一句,擲地有聲,李維平的這句話比任何承諾都更有安全感,鑽進耳朵、落到心底,暖暖的。江壹瑜很後悔剛才在車上時沒去看李維平的表情,該是什麼樣溫柔的神情呢?
出神間,提前到來的工作人員已經将攝影機等各種拍攝設備準備就緒,現在就差她上場了。
這次的采訪工作相對輕松些,采訪店裡遠近聞名的日料大廚——張宇,算半個個人專訪,不過江壹瑜沒敢懈怠,查了不少有關被采訪者的資料,在密密麻麻的大篇文字裡,張大廚的童年經曆最令人感觸,先天性聽力障礙導緻右耳聽力受損、年幼喪父、母親重病、家裡頭的親戚不待見他……但還是吊着口不甘走到今天。
對着那份資料,說完全聯想不到賀紀澤那根本不可能,江壹瑜在來這裡之前,腦海裡想象過采訪張宇時的場景,會是怎樣的血雨腥風,饒是賀紀澤人前君子的僞裝小人,面對記者詢問其身世時也會選擇閉口不答,有時甚至會為難采訪的記者。
寫稿時,江壹瑜設計的問題裡不少是有關他的個人經曆和童年回憶,這樣才能引出些吸人眼球的話頭。可正因為話題帶有噱頭,難免會觸碰到當事人的傷口,揭人舊傷疤,江壹瑜做好了被冷臉對待的準備。
張宇工作忙,這次專訪的時間很趕,李維平在下車前給她的建議是不要将問題連環抛出,而是像跟朋友聊天一樣,循序漸進。
一通訪問下來,江壹瑜之前擔心的所有事都沒發生,面對些刁鑽角度的問題,張宇也并沒有為難她,而是認真的回答了每一個問題。這令江壹瑜不免感到意外,更令她意外的是,張宇年過五十,心态卻像朝陽般樂觀,渾身散發出來的氣質也極為柔和慈善。
不像是他這種經曆的人會有的。
懷揣着好奇,采訪結束之後,同行的工作人員着手收拾設備,江壹瑜趁此期間單獨找到了張宇。
日料店仿制日式傳統房屋,江壹瑜拉開拉門跟上去,走在長廊前方的張宇回過頭,笑着問她找他有什麼事。
“抱歉打攪了,我有個朋友和您的經曆很像,但他的性格與您卻是截然相反。”江壹瑜走上前,怕耽誤張宇工作時間,直言不諱。
張宇隻聽一半便猜出她接下來想要問的問題,臉上笑容不減:“剛才采訪的時候我應該有提到過吧,我的妻子,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在我遇到我妻子的那天起,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變得湛藍。”
話音落,江壹瑜眸子裡掠過閃爍不定的光,她站在原地望着張宇漸行漸遠的背影出神,眼前有那麼一瞬間,晃過的竟是賀紀澤的面容,等反應過來時,人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江壹瑜心中還有疑問,快步繞過轉角,可她不熟悉路,找不準方向,等意識到自己走錯路時,已經闖入了後院的小廚房。
小廚房裡都是些新手學徒,江壹瑜左顧右盼想找個人問路,碰巧,一個穿着廚師服的年輕男子跑出,正想開口詢問,那男子卻匆匆跑過,嘴裡不知念着什麼,神情驚恐。
再緊接着的,是更多穿着廚師服的年輕廚師跑出,江壹瑜隻是一個不留神,便被路過的人撞倒在地,随之而來的,還有一股刺鼻的煙味。
“新聞是搶來的”
聞到這股刺鼻的味道時,江壹瑜腦海裡冒出的是這麼句久違的話語,這句話江新城和林芸對她說過,那時她還小,但仍舊記得父母說這句話時的神情。
江壹瑜撐着石子路站起身,趔趔趄趄拿着手機往前走一步,手機也是在這個時候響起,是同行工作人員打來的。
這場直播報道來的突然,直擊現場,江壹瑜拿着話筒,身後就是火海一片,趕來的消防員有序的進行滅火工作,可那烈焰不停高漲,仿若能吞噬萬物。
李維平停車停的遠,停好車之後并沒有下車,而是在車内等着江壹瑜采訪完回來,方才在車内說出那番話,已然耗盡他不少勇氣,江壹瑜始終偏着臉,他看不見她的表情不穩定的心更加慌亂了。
車外忽然傳來人聲吵嚷,第六感使然,李維平走下車,快步跑到日料店,路上聽到不少人惶惶不安地讨論有關火災的事,他不由加緊速度,于是便見到此番場景,明火已撲滅,殘餘的濃煙滾滾,江壹瑜灰頭土臉扶着路牌柱子喘氣,白色西裝褲的褲腿上,染上了抹刺眼的血紅。
江壹瑜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站在那完成了一場毫無準備的直播,隻知道每念一個詞一個字父母的臉龐便會在腦裡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