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場核心大會了。
讨論的主題是靈,兜兜轉轉還是轉到了靈的身上。
南河人想知道遊田是怎麼想的,這屆天玑大會,南河的麥六号和領隊已經占據了所有人的視線,南河已經勝利了。
最後一場會議沒那麼重要了,每屆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南河人現在忙的要死,沒怎麼考慮靈的問題。
而玉李那邊自第二場核心大會後,就在談論着新稻一号什麼時候出現,靈的問題不新鮮聊都懶得聊。
“你們要我發言靈的運用?”遊田看着眼前的南河人,覺得他們真不清醒,他可是沒有絲毫靈氣的,咳,運用别人星靈這點不算。
“我們和玉李這些人争論的差不多了,再聊也聊不出來新的内容了,還不如聽聽第三方的意見,”宋殷表示遊田就是第三方,他對于靈的态度不偏不倚。
遊田能最客觀的評價靈。
其餘的南河人也是這樣想的。
在所有人的一緻同意下,遊田成為了第三場核心會議的主辯人。
第三場核心會議的具體主題叫做人與靈的共行之路。
人與靈行,是白榆洲永恒的話題。
白榆無神,有的是無數的靈。
鎮靈和星靈,白榆人一生都在和靈打交道。
普通人被鎮靈相護,而有法術基礎的人和星靈同行,在契約後他們連為一體,成為法術師亦或者是大法術師。
在大法術師上還有沒有分類,遊田不清楚,即使有分類,那些人也不是神。
就像是遊田見過的,當時身為半神的李燚和隻見過改變記憶的鏡子神。
人是人,神是神。
他們之間的界限很分明。
所以主題才會是人與靈同行。
其實這也是天玑人一直以來的疑惑,即使已經和靈相處這麼久了,他們仍然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和靈相處,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相處之道。
所以他們不斷的反問,不斷的實驗,不斷的辯論,隻為了找到真正和靈相處的方式。
天權和天樞不是沒展現過自己的态度,天權的神殿,天樞的浮雲島都是他們對于靈的态度。
可是天玑人不認同,他們要自己去尋找真正的态度和方式。
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方式呢?
“基建,”遊田說出這個詞,他平靜的看着在場的所有人。
“關于靈的話題,南河和玉李都談論的太久了,既然都無法說服彼此,那就從實幹開始。”
“白榆神給白榆洲的祝福是奮鬥與努力,強調人的努力,建設好天玑,完善基礎設施,讓玉李區和南河區裡面的人民生活的更好,這就足夠了。”遊田繼續發言,他說出了另一個觀點。
一個以人為本的觀點。
對靈的态度既然無法達成統一,那就達成另外的統一,雙方都是為了轄區内人們生活更好,以這點出發,那不如忘記态度,直接搞基建吧。
“就從這裡開始說起吧,”随着遊田的開口,他的桌面上出現了兩隻信靈,一隻胖乎乎圓滾滾的,另外一隻闆正修長的。
兩隻信靈同時發出清脆的鳴叫,一張地圖浮現在所有參會人員面前。
那是天玑的地圖。
“這些天我參與了不少會議,天玑大都是平原,作物豐富,内部市場已經飽和,接下來最好的方式就是銷往外部,隻是卻偏偏有天玑山脈的阻攔,以及天樞冰雪地區,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失在風雪裡面,既然如此……”遊田看向地圖,伸手在天玑山脈處畫了個圈。
“我們為什麼不能開隧道架高橋,打通貿易壁壘,鎮靈完全有這個實力,不是嗎?”随着遊田的講解,天玑山脈處也仿佛被打通,一條隧道出現在衆人眼前。
不隻是路上隧道,還有港口運輸,開辟河道,前往天樞和天權。
随着遊田不斷的講解,那張地圖上展現了很多條向外通行的路,在場靜的呼吸聲都要聽不見了。
很多人以前根本就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方式,比起抽卡許願,還有這樣運用靈的方式。
在場所有人看着會議場中的遊田,随着他說的話,不少人念叨着遊田口中的基建,目光從迷茫變得越來越亮,越來越堅定。
基建,是的,他們應該搞基建。
從無到有,平地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