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班上的活動益發地傾向于“愛情”這個美好的主題,且不說寝室表演,也不說“青春快車”等欄目上線插入了大量的這個年齡敏感的話題。
“一位男孩給一位女孩的信”“一位女孩給一位男孩的信”“畫出你四年來印象最深的異性,讓大家猜一猜他(她)是誰”等等新節目層出不窮。
早上課前放了一段班得瑞經典鋼琴曲《清晨》。明明是空靈純粹的景色,可偏偏上台點評的男生女生都圍繞着諸如一個少女在夜空裡思戀遠方的戀人,或者一對少男少女在清晨的美好邂逅編寫故事。講得頭頭是道、一副深情陶醉的神态,恨不得鋼琴曲中描述的角色就是自己本人,引來同學們善意的歡笑聲。
對這些情窦初開的年輕人來說,愛情就像糖果之于三歲小孩,總是讓人有一點無法自拔的感覺。
記得以前的小品表演,雖然也涉及一些愛啊情啊的,多少還有點含蓄,大部分都是遮遮掩掩的。
而這周的小品表演《逆流》,講的是一個包辦婚姻的老故事。由505女生寝室主演。表演到結婚場面時,新郎扮演者方園和新娘子扮演者班上文娛委員歐陽胸戴大紅花,蓋上紅頭巾,在司儀侯永剛“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中模樣周正地一招一式當真拜堂,飾演高堂的高志揚和谷夢娴也是嚴襟正坐,有模有樣,不明白的還真以為是一對新人舉行婚禮。侯永剛最後一句“送入洞房”,全班同學再也忍不住,“哄”的一聲,滿堂哈哈大笑。
晚自習,陳祎遞給王曼瑤一封信,她看都不看就要撕,“你看一看再撕嘛”,陳祎在一旁陪着笑臉。王曼瑤拆開信,皺着眉頭勉強自己看下去。陳祎小心翼翼地看着她,緊張地注視着她臉上的神情變化。看到好友一直陪着笑臉,甄亦凡眼前閃現出他一次次似曾相識的情形。甄亦凡輕輕歎了口氣,也想起鄭瀚那天晚上和他講的話“陳祎原本在班上很不錯的,這兩年跟上王曼瑤後,變了一個人似得”。一個年輕人,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給心愛的人,但難道硬是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對方麼?愛的人格應當是獨立的而并不是依附着的!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許,王曼瑤的一切喜怒哀樂,就是陳祎的一切呢。
埋怨歸埋怨,該捧場的還是要捧場。王曼瑤生日那天,甄亦凡、程秋、李珺、李健幾個老鄉湊錢買了一個大蛋糕,簇擁着陳祎到504室去為他的女友王曼瑤慶賀生日。王曼瑤沒想到大家會來,也沒有準備,陳祎匆匆忙忙又跑下樓到小賣部買了一大堆零食上來。先前隻有他們幾個老鄉和王曼瑤室友知道,因為鬧的聲音大了點,又有幾個同學聞聲而來,共8男8女,挺熱鬧的。倒是作為主人的王曼瑤似乎有點不太主動,好像躲着大家似的。看到她的室友,再看看幾個人今晚帶來的大蛋糕,甄亦凡心中生出一絲内疚感,那次李佳星主動邀請自己參加她的生日party自己兩手空空,而林依婷前不久的生日晚會,自己根本就沒敢參加。
寝室長林依婷帶頭,大大方方地站起來唱了一首歌,甄亦凡沒聽過,也不知道歌名,隻是覺得歌聲很輕很緩,很好聽。年輕人說到底還是好熱鬧的,充滿了青春活力。王曼瑤許願吹滅蠟燭後,你給我臉上抹一把,我給你鼻子上糊一坨,大家都相互摸奶油和蛋糕打起“仗”來。寝室裡頓時亂作一團,驚叫聲,歡笑聲溢出窗外,用“雞飛狗跳”來形容也不為過,一直歡鬧到半夜才散開。
打乒乓球時又遇到了工五班的幾個妹子,白梅、趙莉、隋曉霏幾個女生,她們就站在旁邊不斷地為甄亦凡喊加油。每次乒乓球彈出下地了也會主動跑過去,撿起來遞到他手裡“大詩人,加油哦!”。也不清楚為什麼,在班上甄亦凡總感覺到自己人緣差,路人甲或路人乙一個而已。在校園裡卻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女生都曉得他的名号,每次走在路上都有一些學弟學妹主動給他打招呼,有一些他根本就不認識,或許是因為文學社的緣故吧。他想起那夜露宿和馮語嫣副社長一起散步時對他說的話“沒想到你對自己這麼不自信,你還不知道你的詩歌為你赢得了多少粉絲呢”。他又想到自己那張在校園詩人簡介欄裡展出的照片,展出不到2天,就被不知哪個“粉絲”偷走了,隻留下一片空白在那裡。或許,這歸功于文學或者大家給他的一個校園詩人榮譽吧。更可能是因為一種距離。不在一個班級,彼此了解不深,反而讓他這個“校園小詩人”身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有時他自己也想,為什麼不走出去把自己推到别的班呢!也許那樣朋友會更多,也更自信。
第七屆學生會全體成員終于選出來了。這個學期,四年級從學生會、校團委和文學社團全部退出來,讓位學弟學妹們鍛煉。校團委早就換屆了,學生會這次也真正實現了民主選舉,候選人發表競選演說,全體學生自由投票。選委會也是學生們自行成立,學校隻負責指導,經過一個多星期選舉結果才出來。或許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鍛煉吧,學生會成員比上屆多了一倍不止:主席1人,副主席2人,男女各1人,辦室主任1人,7個部門部長7人,每個部門副部長3人,總共選了32個“官”。臃腫的官僚機構也讓下面的學生議論紛紛,全校17個班,四年級4個班翻過年就要奔赴單位實習去了,剩下的13個班大約650人左右,32個官每個官平均下來管20個同學,還有那麼多的班級幹部、團委團支部幹部,這官民比例也委實太高了一點。
龍曉君的視網膜再次脫落,又要動手術。團支部再次倡議捐款獻愛心。許多女生紛紛響應,5元、10元的不少,倒是許多男生進入四年級後或談戀愛,或喝酒抽煙打牌,加上時不時一起聚集到外面聚餐“打牙祭”,生計不易,很是無奈,但還是捐了一元兩元不等的菜票。總數比起他第一次動手術捐款少了許多。
晚上看電影《缺角的太陽》,主人公阿吉身殘志堅,命運坎坷,好在最後終于依靠自己不屈服于命運的堅強獲得成功,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主人公阿吉拒絕别人的幫助,也拒絕别人的憐憫。最感人的鏡頭是他第一次上歌廳求職時,老闆要他登上三樓。阿吉雙腿殘疾,但他靠着一隻小凳子,一隻手扶欄杆,一隻手扶凳子,一隻腳移動。台階很窄,隻能容下兩條凳子腿,但他面對艱難沒有放棄,頑強地一小步一小步挪動着,眼看快到樓頂,卻一不小心摔倒了,從20多級階梯上滾下來。可他依然沒有放棄,他重新站起來,一步一步走,盡管嘴角淌着血。憑着這份堅毅,他終子赢得歌廳老闆認可,登上舞台。他感染力很強的歌聲感動了很多人,正如影片中“伯樂”所言。他的歌聲,不是唱出來的,而是心底裡流出來的。從這部電影中,甄亦凡也好像看到了自己未來艱辛的文學路。
看完電影時間還早,甄亦凡來到教室,看到黎可馨正在錄音機旁聽歌。他剛坐下,柳依依來到他的身邊,手裡拿着他那首《五月的守候》散文詩,坐下來和他談起手裡的散文詩。真不清楚為什麼,他和柳依依相識的遲,差不多三年級後才打交道,一說起來卻又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而且總是那麼的大方自然、坦蕩自如。
兩人低頭談了半小時他才發現黎可馨不知什麼時候走了。
感情的世界,有時真的很奇怪。
看過班上值日日記,平時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甄亦凡才得知班上發生了一件“大事”。
星期三下午是講座課,照例又有許多男同學未參加在寝室裡做“春秋大夢”,包括班長羅晉在内,不料偏偏這次學生科和學生會管紀律的部長們專門到各班檢查學生出勤情況,出勤不好的班級扣了班集體操行分,這些偷懶的同學,抹黑了班集體的榮譽。
事由此而起。晚飯後,班長羅晉知曉了此事,便到管紀律的副班長葉冬梅那裡軟磨硬纏,用那個值日生的原話來說就是“飛機、大炮、迫擊炮,手榴彈、導彈、原子彈,白糖、紅糖、咖啡,就連巧克力都用上了,鬧得旁邊的我兩耳炮聲隆隆……”,軟硬兼施,直到一節自習課下來,最後葉冬梅大哭一聲跑出教室。她受的委屈也實在不少,為着這個不着調的羅班長苦幹半個學期,得罪不少同學不說,倒頭來這次還因為堅持原則反而挨了違反紀律的羅班長一頓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