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莞看着緊閉的門,嘴角泛起一抹溫柔的笑意,轉身繼續清理客廳。
待客廳也拾掇完畢,聶莞輕手輕腳地推開卧室門,想看看陳景淮睡了沒。隻見他側身躺在床上,眼睛閉着,呼吸均勻,顯然是累極了。
聶莞蹑足走近,輕輕拉過被子,給他蓋好,又忍不住坐在床邊,靜靜地凝視着他的睡顔。陳景淮的睫毛在臉頰上投下淡淡的陰影,眉頭微微舒展,像是在睡夢中也感受到了安心。
聶莞伸出手,想要撫平他眉間那淺淺的褶皺,手指剛一觸碰到他的額頭,陳景淮卻忽然睜開了眼睛,目光還有些迷糊:“莞莞,你收拾完啦?”
聶莞輕聲笑道:“嗯,你再睡會兒吧,我就是來看看你。”
陳景淮卻一把拉住她的手,不肯松開:“我不睡了,陪你說說話。”
聶莞拗不過他,便挨着他坐下,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起來。
待到時間差不多時,聶莞才突然想起陳景淮晚上還要出車,連忙起身:“陳哥,你快起來吃點東西吧,一會兒該出車了。”陳景淮坐起身,伸了個懶腰,跟着聶莞來到廚房。聶莞簡單熱了些飯菜,兩人相對而坐,溫馨地吃着晚餐。
飯後,陳景淮換鞋準備出門,聶莞送他到門口,幫他整理了一下衣領,叮囑道:“陳哥,路上注意安全,開車别太累了。”
陳景淮緊緊抱住她,低頭吻了吻她的唇瓣:“放心吧,你在家好好休息,等你休息了我在過來找你。”聶莞乖巧地點頭,看着陳景淮的身影消失在樓道裡,才輕輕關上門。
第二天清晨,聶莞早早起床,精心打扮一番後前往醫院。她先去人事科,把結業證明遞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微笑着接過:“聶莞啊,聽說你們在海市學得很不錯,以後可得多教教咱們科室的同事。”
聶莞謙虛地笑了笑:“我就是多學了點東西,大家互相學習。”辦理完登記,她又來到科室,同事們看到她紛紛圍上來,熱情地打招呼。
小靜從隔壁樓的腫瘤病房氣喘籲籲地跑過來,額前的碎發被汗水浸濕,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聶莞她們,搶先開口道:“莞莞姐、美琳、小蕊姐,你們可算回來了!在海市待了這麼久,肯定見識了超多厲害的事兒吧,快跟我們講講。”
分診台的曉豔立馬湊了過來,臉上挂着燦爛的笑容,拉着聶莞的手輕輕晃了晃,說道:“莞莞姐,這幾個月沒你在分診台幫忙,還真有點不适應呢。每次碰到那些着急忙慌的患者,就想着你要是在就好了,肯定能三言兩語就安撫好他們。”
小吳在一旁附和着點頭,眼睛笑成了彎彎的月牙:“就是就是,莞莞姐,你走之後,咱們科室感覺都少了主心骨。不過看你現在容光煥發的,肯定在海市收獲滿滿,快給我們透透風,學了啥絕招回來。”
這時,吳峰大步流星地走過來,爽朗的笑聲先傳了過來:“喲,咱們的精英小分隊凱旋啦!”他一把拍了拍聶莞和美琳的肩膀,力度有點大,帶着他一貫的熱情勁兒,“小莞,美琳,聽說海市大醫院的急診那叫一個忙,你沒被累趴下吧?我可太好奇了,快跟咱分享分享,有沒有遇到那種特别棘手,讓你印象深刻的病例?”
周鑫跟在吳峰身後,腳步不緊不慢,臉上帶着溫和的笑意,微微點頭向大家示意後,輕聲說道:“小莞,美琳,小蕊,歡迎回來。這一趟進修不容易,想必你們都成長了許多,要是之後有時間,咱們可以一起探讨探讨那邊先進的治療思路,說不定能給咱們科室帶來不少新靈感。”
美琳被大家的熱情包圍,興奮得臉頰泛紅,她笑嘻嘻地回應:“哎呀,這幾個月可真是過得驚心動魄,我跟你們說,有一回我們碰到個大面積燒傷的患者,送來的時候那狀況,可吓人了……”美琳手舞足蹈地講起了事例,大家聽得聚精會神,時不時發出驚歎聲。
聶莞看着圍在身邊的同事們,心裡被感動占滿,她笑着接過話茬:“是啊,我們在海市确實見識了很多,也學了不少新技術,等有空了一定好好跟大家交流。而且咱們科室本來就很優秀,要是再融合一些新方法,以後肯定能救治更多患者。”
小蕊也在一旁點頭如搗蒜,補充道:“對對,還有啊,那邊的醫護團隊協作特别緊密,咱們以後也可以多搞些模拟演練啥的,增強默契度。”
這時,嚴主任也走了過來,臉上難得的挂了些許笑意:“小聶,回來了啊,你和美琳還有小蕊準備一下,下午咱們開個小會,你給大家講講進修的收獲。”
聶莞自信滿滿地應道:“好的,主任,我一定好好準備。”
一上午的時間在忙碌的準備中匆匆過去,下午很快來臨。科室會議室裡坐滿了同事,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看着聶莞三人。聶莞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上講台,投影儀上展示出她精心制作的 PPT,首頁上寫着“海市進修成果彙報”幾個大字。
她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各位同事,大家好。在海市的這幾個月,我真的收獲頗豐,今天就迫不及待地想把我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分享給大家。”說着,她切換到下一頁,展示出一張複雜傷口縫合的對比圖,“大家看,這是傳統縫合方法和我在海市學到的新型縫合技術的效果對比,新型技術不僅能讓傷口愈合更快,留下的疤痕也更小。操作上,關鍵在于進針的角度和力度把控……”聶莞詳細地講解着,聲音清脆悅耳,會議室裡安靜極了,同事們都聽得聚精會神,不時有人微微點頭,或是在本子上記錄着重點。
美琳接着上台,分享她的燒傷患者護理經驗,她繪聲繪色地描述着:“那個患者燒傷面積很大,起初情緒非常低落,拒絕配合治療。我們就從心理疏導入手,每天陪他聊天,給他講康複案例,慢慢地,他打開了心扉,主動配合護理……”
小蕊也不甘示弱,将兒童急診處理流程清晰地闡述出來:“兒童急診常常事發突然,我們必須快速判斷病情。我學到的這套流程,首先是快速觀察患兒的面色、呼吸,再結合簡單詢問家長,就能在短時間内初步判斷病症方向,節省寶貴的救治時間……”
彙報會結束後,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嚴主任和劉護士長站起身來,劉護士長滿意地說道:“小聶、美琳、小蕊,你們這次的彙報非常精彩,給咱們科室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家以後要多多交流學習。”
嚴主任也微微點頭,目光中盡是贊許:“确實不錯,看得出你們在海市下了苦功夫。這些新知識、新技術,咱們科室要盡快消化吸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接下來,我想成立幾個專項學習小組,就以你們三位為核心,學習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
“沒問題,主任!”聶莞三人齊聲應道,眼神中透着躍躍欲試的光芒。
同事們也紛紛響應,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科室裡掀起了一股學習熱潮。
接下來的一周,專項學習小組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聶莞負責的複雜傷口處理小組,吸引了科室裡好幾位對縫合技術感興趣的同事。第一次小組學習時,聶莞站在模拟人體模型前,手中握着縫合器械,眼神專注而自信。
“大家看,這就是我在海市學到的進針角度,稍微傾斜一點,大約 30 度左右,能最大程度減少對組織的損傷,同時讓線的拉力分布更均勻。來,小吳,你先試試。”
小吳略顯緊張地接過器械,手微微顫抖,第一針下去,角度明顯偏差。他有些懊惱地撓撓頭:“莞莞姐,這看着容易,做起來咋這麼難呢。”
聶莞笑着鼓勵:“别着急,剛開始都這樣。你感受下手腕的發力,我給你示範一遍慢動作。”說着,她又放慢速度演示了一遍,邊做邊講解肌肉的控制要點。
幾遍下來,小吳終于找到了感覺,成功縫出了幾針标準的創口,臉上滿是成就感:“莞莞姐,這下我好像摸到竅門了!”
其他同事也紛紛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讨論着細節,互相交流心得,學習氛圍愈發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