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下定決心,二人很快就通知下去,将江南三郡和暗自養的私兵集結起來。
江南與京都之地不過快馬加鞭一日即可,可大軍的速度要慢上一些,但總歸兩日之内能到達京城。
二人此時并不知曉穆叢峬就在江南,以為對方還在京城。韓國公這樣的老狐狸可不會主動将消息告訴他們。
兵貴神速,若是能早日拿下京都,到時候史書将由他們書寫。想給穆叢峬安上什麼樣的死因的可以,甚至可以說穆叢峬臨終之前親口傳位于穆叢昊。
四萬大軍很快就集結成功,趁着夜幕降臨,朝京城的方向快馬加鞭。
穆叢昊先前就已飛鴿傳書給了韓國公鄭修遠,此時想必對方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另一邊,京城韓國公府。
韓國公鄭修遠坐在首位,下首坐着大兒子鄭青和二兒子鄭中。
鄭修遠的手中拿着一張小巧的紙條,赫然是從江南來的傳信,上面隻有十幾個個字:“本王已起兵,望國公見機行事。”
鄭修遠看完以後并沒有說話,反而是将紙條交給下首的兩個兒子,二人相互傳閱以後,對視一眼。
鄭青率先開口:“父親,淮王并非良主,文韬武略皆不及當今聖上。況且此次貿然起兵,甚至都沒有和我等商量。”
“是啊,父親。淮王在江南之地的名聲極為不堪,若是讓他登上帝位,是棄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顧啊。”鄭中随後附和道。
鄭修遠放下手中的茶盞,長歎了一口氣。“為父又何嘗不清楚淮王的為人,可那件東西在他手中,我們别無選擇。”鄭修遠語氣之中滿是無奈。
随後的一句話更是将鄭青兄弟二人吓了個半死:“我已經将陛下引到了江南,請了魔尊親自出手,如今恐怕已經成功了。”
鄭青二人根本想不到父親竟會有如此大的膽量,甚至沒有提前和他們說一聲,就暗中謀劃了這樣的事情。
為了那件東西當真值得嗎?二人雖然心中不解,卻也不敢當面挑釁父親的威嚴。
“待到淮王殿下登基,我鄭家便是從龍之功,何嘗不愁再進一步。再者,他登基以後就不必再用那件東西來要挾我們了。”鄭修遠繼續說道,像是在寬慰他們,又像是在說服自己。
雖說鄭修遠被迫選擇了于淮王合作,可他心中還是認可穆叢峬的功績,若非受制于人,他又何嘗不想追随明主。
可惜先帝昏庸,他一身才華無以施展,隻能暗藏鋒芒。滿腹經綸也被他用來保全自己,新帝雖說性子不好,可治國理政卻無可挑剔。
一步錯步步錯,如今的他早已别無選擇。
就這樣,韓國公府的書房中,三人敲定了助淮王謀反的計劃。
“既然父親已經請魔尊出手将陛下在江南刺殺,那如今所謂陛下感染風寒的消息就是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陛下已經死了,任憑影龍衛統領墨玉和大内總管胡先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讓死人活過來。” 鄭青率先開口。
鄭中緊随其後:“知道這個消息的如今隻有我們,等到淮王殿下入京,一切都成定局。”
“京中如今隻有禁軍一萬,金吾衛和神機衛五千,不足為懼。倒是那影龍衛有些棘手。”鄭青有些擔憂,畢竟影龍衛威名在外,替陛下監督天下。
鄭中則是無所謂道:“淮王殿下的兵力遠超京中,不過區區影龍衛又能掀起什麼風浪。”
顯然是未經世事的少年,可鄭修遠并不這麼認為。他十分清楚影龍衛的可怕之處,但他是整個荥陽鄭氏的主心骨,他絕不能漏出膽怯。
“按淮王殿下的行軍速度,最遲明日深夜便會抵達京城。夜間京中的守備也會松懈一點,我讓黎叔暗中将看守城門的士兵打暈,将淮王殿下放進來你。”鄭青沒有附和弟弟的看法,隻是說出自己的建議。
黎叔,原名鄭黎,是鄭修遠遠房的堂弟。因着極具武學天賦,被主家看中,過繼了來。
他也沒有辜負主家的期望,在五十歲時踏入了臨海境六重天,這樣的修為在别的地方足以開宗立派。可他念着主家的恩情,這些年一直供鄭修遠驅使。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的想法來吧。”鄭修遠滿意地看着鄭青,這個大兒子一直為他所看中,隻可惜平日裡有些猶豫。如今見他能如此細緻地考慮,鄭修遠心中滿是欣慰。
鄭中剛想開口反駁,他認為這種小事根本不用勞煩黎叔,可見父親已經首肯,他也不敢出言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