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文書也過了,院子也布置好了,前門後廚等各項人手上也齊備了。
九月初二,朱錦操辦的女子學堂就正式開學了。
這天一早,朱錦和曹瑛就等在大門口,朱缃在門前幾步的階梯下張望着,不多會兒,看見人來了,她激動地招着手快步過去把人迎過來。
“姑姑、瑛姨,人到了。”朱缃激動地說。
朱錦溫和的笑着說:“好,那我們進來吧。”
焦小妹帶着三個女孩兒怯生生地跟在朱缃身後,進到院裡,隻見有兩位婦人拿着衣尺等量體之物候着,還有另一個和她們年紀相仿的女孩兒,朱錦示意朱缃開啟接下來的流程。
朱缃跟她們說:“咱們學堂統一訂做上課讀書的衣服、書袋等東西,現在我們先量尺寸、領書袋和筆墨紙硯。”
朱缃鼓勵着焦小妹帶頭,焦小妹看着相熟活潑的朱缃也有了勇氣,就走向前第一個量尺寸。後面的四個女孩兒也跟着上前,不多會兒她們手裡頭都領好了東西一排站開在朱錦和曹瑛面前。
朱錦鄭重地說道:“姑娘們好,很感激你們願意來我們學堂念書,我叫朱錦,是本學堂的掌教,日後都是師生,我們便都以師生之禮相處。我們也不急着交學費,各位可先試讀5日,5日之後若願意長久讀下去再交學費就好,就如朱缃先前說的,每年5錢,其他東西都由學堂統一供給。今日上午大家先看看我們學堂,熟悉一下,午休後我們再開始上課。”
“走,我帶你們去看看。”朱缃繼續領過她的任務,帶着五位姑娘向朱錦和曹瑛行禮,朱曹二人颔首回應。
一上午,朱缃帶着她們參觀了上課的地方,按身高安排好了每個人的座位;參觀了小廚房和吃飯的地方。又參觀了午休的廂房,給每個人準備了中午小憩的簡單床鋪;還有後院的花園可供玩耍休息。
午飯時,師生一起吃飯,同房不同桌,但菜式是一樣的,朱缃還交待她們不用拘謹一定要吃飽才有力氣念書。午休也是朱缃陪着她們的。除了焦小妹,其他三位都是第一次接觸,她們知道朱錦和朱缃是國公府兩代的大小姐,怵得很,半日下來,朱缃沒有架子,和她們有說有笑,她們也就漸漸放下了拘謹,自在了不少,互相也熟絡了不少。
下午上課,堂上隻有朱錦和五位學生,朱錦一一詢問大家的名字和年紀,焦小妹自然是第一個。
“我姓焦,今年15歲,但沒有真正的名字,是家裡最小的女兒,所以都叫我小妹。”焦小妹很坦然,她和朱缃相交數年,她家裡什麼情況,朱缃都知道,想着自然也會告訴朱錦的。
朱錦點頭,讓他給坐下,目光轉向下一位。
“我姓元,今年13歲了,也沒有真正的名字,但我娘喚我彩兒,她說生我的那天天邊的彩霞很好看,她就一直叫我彩兒。”
“我姓關,今年也是13歲,沒有大名,隻有小名月牙兒,因為我出生那天是彎月,我娘就這麼叫我了。”
“我姓李,14歲,倒是有個大名,叫藍藍,我家幾個孩子都是顔色的名字,因為我們家是開染坊的。”
焦小妹和她帶來的三位女孩兒都說完了,就剩那位一開始就候在院裡的姑娘,她也随着前頭的幾位一樣,站起來說:“我姓祝,今年12歲,父親給我取過單名一個菁字。”祝菁就是曹瑛說過的她救下的那雙母女其中的女兒,她母親走了之後,曹瑛問過她還有沒有親人和去處,可她家中潦倒,已無親人,就留在了曹瑛身邊,曹瑛那日回府見她,心中一動問她願不願意來讀書,她滿口答應。曹瑛便跟朱錦報了名,将她帶了來。
“好,從今以後大家都是同窗了,互相記住稱呼,要好好相處,沒有大名也無妨,就按剛剛大家給自介紹的名字先叫着,日後識得更多字了,我希望你們能夠給自己取一個心儀的名字。”朱錦鼓勵着說。
随後便開始了教學,識字課準備了從易到難的字帖,還有《說文解字》《三字經》和《詩經》,從握筆姿勢一點點教起,朱錦有心又有新意,除了基礎的豎橫撇捺以外,第一堂課還教了五個大字,就是五位學生的姓,教她們一一認了。
散學後,衆人告别回家,四位一同來的女孩兒開開心心地回去了,祝菁也準備跟着曹瑛回去,曹瑛讓她先出去等着,再跟朱錦話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