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是十一月初一,魏敏在這天之前抽空進了趟宮,向她的皇帝侄子表達了一下她大孫子朱維想去修史館深入參加研究史冊等系列工作。
魏寅先是熱烈表揚了朱維的好成績,雖然未能進入前十參加殿試,但榜上有名已是我們大興朝勳爵子弟的絕佳榜樣,姑母真是教導有方,一門三進士 ;其次表達了遺憾,怎麼那麼好的孩子就願意去修史館跟老學究們為伍呢,這大好河山不得青年才俊們多多參與嗎;最後忍痛同意他那大表侄去修史館,一來彰顯公平公正,這公府出來的孩子可沒有往實權方向去啊,二來顯示當朝對史冊編撰研修的重視,這排名十四的大好新科進士朕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派去了修史館,朕對這史官隊伍的發展和曆史研究是真的很上心很舍得啊。
魏敏心滿意足地從太元殿離開,但她知道裡頭那位更心滿意足。
自從魏敏生下第一個孩子後,老兩口,不,當年還是小兩口,就計劃上了,輔政長公主啊龍首玉牌啊從龍之功啊世代襲爵啊軍權在手啊......樹大招風啊,萬一哪天被聖上忌憚了怎麼辦,親姐弟?這一兩代的沒事,誰知道往後哪個聖上就把咱後代滅了把咱挖出來那啥了可咋整啊。
于是!從老定國公夫婦還在世時,大家就确定了——棄武從文!不搞世家聯姻!
但架不住孩子聰明啊,一個個的不是探花就是上榜,要麼就是去宮裡當掌教,再來個朱維,好家夥,你們定國公府世襲的不是爵位,是科考吧。
随着朱成松告老離開軍營,朱欽朱銘皆由科考入仕,朱家在軍中的影響力大大減退,除了逢年過節一些老部下的禮尚往來,已無經營。現在朱維作為定國公府長房嫡脈,中舉後自請去修史館這樣的冷門地方任職,的确是再度減小了朱家樹大招風的可能。
朱家在朱欽這一代真的太受先皇寵愛了,公布名次朱欽中舉探花後先皇隻恨怎麼沒認出外甥的文采給個狀元,探花就探花吧,一路着力培養,明眼人瞅着就是往宰輔之位去的了;過了幾年,朱銘又中,先皇已去,聖上登基不久恨不得效仿父皇再培養他老人家一個外甥,但在魏敏夫婦的極力勸谏下才作罷。而朱錦,先皇疼之比諸位公主有過之無不及,請當世聞名的天下第一才女聞大家入宮教學數月,朱錦是除了先皇自己所出的幾位公主之外唯一的宮外學生,最後更是和魏舒一起被聞大家正式收入門下受教5年之久。
魏敏夫婦那幾年整日提心吊膽的,天天害怕先皇給幾個孩子指婚。
果不其然,先皇還真有意思指婚,曹氏嫁與朱欽就是先皇做的媒,先皇的意思是有法學淵源的嶽家一定能夠助力大外甥做一個公正清明的好官啊!而魏敏和朱成松則是,好哇好哇,一家子公正嚴明,家風嚴肅,也不是什麼有爵位的世家,好好好,樹又能小點了。
到了朱錦恰逢婚配時,魏敏夫婦又怕了,甚至更怕了,萬一指婚給皇室他要親上加親可咋辦啊!結果,朱錦自己去與先皇說看中了容家二郎,舅舅你就說讓不讓我嫁吧。
魏敏夫婦又把心放回肚子裡了,容家二郎上頭有哥哥,不用繼承家業日後分府别住了就更好了。雖然有個妹妹剛嫁進茂王府為側妃,但也比咱閨女成了王妃強啊。沒事,現在也和離了,外孫女都姓朱了,絕沒有攀附小容妃外戚之意啊,蒼天明鑒啊。
到了朱銘,不用怕了,先皇他老人家駕鶴西去好幾年了,魏敏相中了張太醫的閨女,兩邊一相看也算初步情投意合,就成親了。還好還好不是世家。醫學世家?沒事沒事,跟實權不沾邊。
魏寅看着姑母離開的方向,他的确很滿意,心中舒暢,有名聲而無實權,是他對所有宗親外戚的理想狀态,世襲的人家無人任職也無所謂,有爵位在也差不到哪裡去,朱欽嘛那人家有真才實學還不許先皇和朕舉賢不避親嗎?
對了,有權而無爵位也是他對所有文臣武将的理想狀态。
殿試那天是初一,學堂不上課,冬日正寒,大家都在家休息。
午後,朱缃三姐妹圍坐在火爐旁煮茶烤果子,一起給新生的小妹妹想名字。
不多時,邸報傳來,今年秋闱前十名殿試已結束,三甲出爐。這邸報是發給京中諸司衙門和各州郡的,科考三甲是朝野最為關注的事,發出來沒一會兒京中已經盡人皆知了,街上比放榜那日還要熱鬧,各州郡會館和客棧又活泛起來了。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陸實,他是前十名裡唯一一個不是出身寒門民間的考生。
陸實,榜眼!
一舉刷新朱欽的探花名次,成為大興立朝以來科考名次最高的世家子弟。
朱缃幾個繼續看着其他名次,曹氏和朱錦再一旁相視會意,小容妃可真是好眼光。
在滿京城的熱鬧中,無人在意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被傳入太元殿觐見。
按照慣例,吏部、禮部和直文閣要在臘月十五封朝前,将本年的秋闱進士按照各級各地報上來的空缺之位安排新科進士們的任職和品次,報上去給聖上親閱,最終确定之後才能正式發出,待各位新科進士們正月後能走馬上任。
就在衆人翹首以盼新一輪的任職名單時,某天大雪紛飛的大朝上,聖上頒布聖谕,由尚書省直發,跳過了中書省和中書令容玉徽。
聖谕大概是這個意思,即日起,受封的王爺府中入了玉牒的王妃和側王妃父家中父親和嫡親兄弟任二品以上官職的不得超出一人;宮中各位公主及宗親王室内受封的郡主出嫁後,夫婿皆不得入中樞三省及不得任六部二品以上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