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興起,帶着三個小姑娘輕松上陣,一人一匹馬倆包袱,還有魏敏派的三個女衛,七人七馬拾掇拾掇就出發了。朱缃幾個從小都跟着魏敏去過馬場,騎術不說精湛,但上路沒問題的。
落璞山在蕪州,騎馬需六七日。
一日清晨,一行人終于到了臨雲閣的山門,朱錦遞上信物,門人拱手稱一聲“朱師姐”後,将她們帶進了閣中。朱錦的信物也就是自己的臨雲閣閣牌,閣牌都由羊脂玉做成,每一代弟子有每一代的紋飾,憑借紋飾分辨輩分,在紋飾的隐約處刻姓氏,不是閣中弟子便難以看到。
臨雲閣依山而建,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臨雲閣的外院,為客用;第二部分再上兩層,為閣中弟子起居學習處;第三部分也是臨雲閣的頂處,為閣主及其入室弟子所在之處。因不是閣中弟子,除朱錦外,其他人都隻能暫居外院,
朱錦熟門熟路地前往頂處拜見師父,經過時看到大家正忙完晨功或者晨課。
來到最頂處的一方院落,目之所及無一人,朱錦入到正屋拐進一間陳設簡樸的房間,開始打坐。
這是臨雲閣的規矩,或者說是聞幽自己的規矩,久别而歸的弟子,先行打坐兩個時辰再說。
此時朱缃幾個那邊卻很熱鬧。她們用了早飯,到了休息的廂房,廂房和閣中衆人住的宿舍一樣,大家一起住,并無特殊厚待,經過交涉後,閣中的燕掌教準許她們三個可去到二層入座旁聽。燕掌教是聞幽的師姐,負責打理閣中一應事宜。
朱絨看随她們而來的女衛對此處都很熟稔的樣子,便起了興趣問道:“幾位姑姑先前都來過嗎?”
女衛和朱錦一般大,是魏敏身邊派出來的,她們都尊稱一聲姑姑。
徐姑姑講:“幾位姑娘怕都不知道,我們都是臨雲閣出去的,隻是我們專攻武事,細分下來與二小姐不算同門。”
她們都是魏敏挑選出來送至臨雲閣的,臨雲閣學習的第一年為通學,什麼都接觸一點,根據每個學生展現出來的特長和偏好以及各位師父的判斷再決定入哪位師父門下專攻某一類功課。但也有人沒有表現出特點的,就繼續通學即可。唯有聞幽的學生由她自己挑選,閣内閣外,是拔尖還是平庸都無所謂,這是曆代閣主的特權。
徐姑姑幾位都是學武出身,刀槍棍棒斧钺鈎叉都能來上幾招,暗器機關也學,隻是每人擅長的武器不一樣罷了。
“真的!?”三個小姑娘異口同聲,便纏着幾位姑姑說說故事。
兩個時辰剛到,“吱呀”一聲門響,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尊者緩步進來,站在還盤坐蒲團之上的朱錦身邊。
“回來了。”
“是,徒兒回來了。”上一次回臨雲閣已是十年前,她和舒甯一起回來的。
“和離歸家,帶女改姓,不愧是朱家二小姐。”
“師父,您都聽說了。”
“是啊,來跟我講的人多,不知道是誇是貶,還揶揄過什麼不愧是我的弟子。”
“那您呢,預備是誇我還是貶我?”
“此事既無對錯,亦無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