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數據,和我最近幾次切脈的感覺非常接近,”一位老中醫點頭,“可如果沒有這套系統,我們很難把這些因素量化出來。”
“系統給出的,是一種輔助判斷,”蘇靜補充,“最終的用藥決策,還是需要結合醫生的經驗和患者的實際反應。”
病例讨論會結束後,幾位醫生圍着顧然和蘇靜,讨論起HIT-D系統和傳統診療思路的差異與互補。
“其實,我們也一直在做中醫體質和慢病管理的結合,”周主任感慨,“但缺少像你們這樣,能把動态變化可視化的工具。”
“中醫的整體觀和動态觀,其實和個體化醫學的理念本質相通,”蘇靜微笑,“我們隻是想通過數據和技術,把這種關聯展示得更清楚一些。”
“不過,”一位西醫專家提醒,“你們的系統雖然有趣,但在循證醫學體系裡,體質量化還缺少真正的大樣本驗證,這一點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我們清楚,”顧然坦然回答,“所以我們願意從小範圍合作開始,先把數據基礎打牢,隻有真正對患者有價值,醫生才會信。”
走出會議室時,周主任拍了拍顧然的肩:“你們的系統,我個人很感興趣,但醫院層面,還需要走流程,我們先從單病種小範圍試試,能做出點名堂來,未來就有得談。”
“非常感謝您願意給我們這個機會,”顧然真誠地說,“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你們這對組合,還挺有意思的,”周主任笑着看了看顧然和蘇靜,“一西一中,一理一文,倒真是中西合璧。”
蘇靜眨眨眼:“中西結合,本來就不是理論和技術的結合,更是人的結合。”
顧然側頭看了她一眼,眼裡帶着笑意:“我們會好好合作的。”
回到酒店後,兩人并肩站在窗前,看着遠處城市的夜景。
“今天算是順利吧?”蘇靜問。
“還行,至少比預期的順利,”顧然輕聲道,“或許,我們的研究真的能找到屬于它的位置。”
蘇靜低頭輕笑:“你越來越有信心了。”
“那是因為,走在我旁邊的,是你。”顧然的聲音低沉溫和。
蘇靜愣了一下,耳尖微微泛紅,轉頭看他:“我隻是個半路出家的中醫愛好者。”
“可你比很多專業人士,都更懂什麼是中西醫結合。”顧然認真道,“我不隻是信任你,我更佩服你。”
窗外的夜色靜谧而溫柔,兩人的距離,在這一刻,似乎比以往更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