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一個青年官員上前跪下:“王上,微臣認為從六國奉事秦國之人,并非全然都是離間之輩,英雄不問出處,有左右逢源之人,定然也有一心秦國,想在此鞠躬盡瘁之人,這一點從曆代秦王的朝堂中可見一二!”
嬴政收下這個台階:“說下去。”
“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戎部請來由餘,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裡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并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裡,秦國因此強大起來;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抗秦,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得到範雎,削弱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蠶食諸侯,秦成帝業。這四代王上都任用了六國客卿,任人唯賢,如果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隻會使國家沒有富利之實,秦國也沒有強大之名。”[1]
這套理論很大膽,但也很巧妙,嬴政卻隻是眉眼淡淡:“說得不錯,所以還請愛卿們拿出各自的賢明,不要讓秦國毀在諸位手中,當然了,過必罰,賞必明,”嬴政點了幾個政務能幹的大臣,“這三個月你們幹得不錯,俸祿加上三成,日後若有超過者,朕同等視之”
瞬間大臣們齊聲叩謝,這打一個棒子喂一個甜棗的方式,無論再哪個時代都深得人心,而給錢簡直是最直觀的賞罰方式。
在座的許多大臣自問自己一輩子都達不到商鞅、張儀這樣的功績,所以李斯說出口的時候,他們一邊是贊同,一邊卻是失落,沒想到王上不偏不頗得看到了這一點,給了他們一個簡單,但相當實在的目标。
誰會嫌自己自己俸祿多呢?秦國果然就是當官最有錢途的國家了!
于是所有人都很高興,唯有李斯沒那麼高興,不止不高興,他甚至覺得有些費解,自己鬥膽上前,引經據典得說了那麼多谏言,王上怎麼看似接納了,卻沒有很在意的樣子呢?
他盯上廷尉一職很久了,原以為此言一出,王上就會看出他的識人之能,讓自己升官啊,居然沒有嗎?
嬴政确實沒有,但他考察了一番官員的功績後,還是發現了李斯的特殊:“聽說你是荀子的學生,後來卻放棄儒道,改學法學?”
李斯颔首:“微臣追溯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法學思想,覺得當今天下,以法治國才是根本,而最能得到根本的就在于我大秦。”
嬴政眉心微動,這還是除了洛葉王翦之外,第一個主動看出并支持統一的人:“看來荀子的帝王之術确實不錯,既然你對法學頗有造詣,日後這一塊的政務,朕會讓你多做一些。”
“唯!”李斯内心有些激動,雖然不是正式的廷尉之職,但這多做多做着,總有一天這個位置就是他的不是嗎,他的努力遲早會被看到的。
【奇了怪了,宿主,為什麼始皇帝和李斯現在的相處雖然正常,但進度卻有些怪怪的。】
“怪嗎?”洛葉不覺得,“呂不韋剛走,政哥還在考量各位大臣的實際能力,自然現在用人更加慎重了啊,曆史上李斯不也是一步一步晉升的嗎?”
【好像是哎,史書相當簡短,隻記載了幾件大事,沒準實際的時間跨度都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系統釋然,【不管怎麼說,以後有了李斯的支持,王翦的領兵,始皇帝的統一之路肯定是穩了。】
“是嗎?我覺得不穩,”洛葉嫌棄,“要是穩,你就不會讓我來做任務了。”
【……】
好有道理,想到統一沒多久,王朝就崩塌,系統覺得自己實在無言以對。
而身為一覽全局的王者,嬴政自然比洛葉更早得看出這個問題。
現在的秦國國富力強,打仗水平更是遙遙領先,為什麼他總覺得有些不安,這種不安倒底是來源于朝堂上能用的文臣太少,還是就像是小時候他們模拟攻城戰一樣,還沒有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嬴政自然不會輕易說出自己的擔憂,但是洛葉看到了,她主動說:“大王若是擔心能臣不夠,不如觀察六國,把能者從他們那兒搶過來。”
【?!!宿主?你在說什麼?】
“幹嘛?我就不信你後面的子任務中不會遇到韓信張良蕭何,都是同時代的人為什麼不能搞過來啊,”洛葉想了一下漢初三傑的年紀,“明面上最好聯系的是韓國丞相之孫張良,但他現在才15歲,再等等吧,咦,這說到韓國,李斯都出現了,他的師兄韓非就可以啊!”
【曆史上确實試過招安韓非,但是呃,韓非被李斯毒死了。】
洛葉無語得盯着系統,系統唯唯諾諾得看着她:【雖然這一點李斯是做得很差勁啦,但是人家能力還是可以的嘛,你不要用那種看垃圾的眼神看着系統,始皇帝和李斯是相互成就的。】
“呵,相互成就,”洛葉十分不滿,“我隻看到政哥成就他,要是沒了政哥,誰會特意去關注一個主持善後的丞相,說起來李斯是不是善妒啊,别的王朝裡文臣都是群星璀璨,到了政哥這兒,武官的确是次次勝仗沒話說了,文官怎麼就他一個在出風頭,其他人呢?除了趙高徐福,你還能第一時間想到誰的名字,更别說後面兩個還是著名奸佞了,他這個百官之首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