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孫權對周瑜也沒有什麼隐瞞,倒是朝旭,她在聽到周瑜這番話後,才反應過來,孫權想打,可能有另一層面的考慮。
她之前一直沒有深入去思考這個問題,隻是單純不想投降曹操,江東又不是打不過,為什麼要投降。
孫權擡頭看了一眼專注地注視自己的朝旭,用她也能聽懂的話簡述道:“我一開始就沒想投降,父兄想要屬于孫家的天下,我也想。而長江在江夏的夏口處彙聚,如果荊州被曹操控制,曹操再在江夏徹底站穩腳跟,那他的北方大軍以後就可以從水庫源源不斷運來南邊。到了那時,再想憑江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完全成夢話了。不如趁現在把他打回去。”
孫權想要天下,所以從一開始,根本不需要什麼分析,他也不可能退讓。
朝旭試圖去感受他此時在扮演誰,卻發現他沒有在扮演任何人,乃至那個他理想中的自己、都沒有在扮演。
仔細一想也對,這裡一共三個人。除了孫權與她,就是周瑜。
周瑜是他視作兄長的人、是他百分百确認不會聽從那些投降派意見的人、所以他無論如何都會把他叫回來。同時,周瑜也算是半個看他長大的人,孫策離世後,周瑜更是很長時間都駐紮在吳郡,做他的左膀右臂,與如此熟悉自己的人說話,沒有必要裝模作樣。
朝旭看着他,他也回望着她。
26歲的孫權,想要這個天下。
年輕氣盛,手下有幾萬兵,幾塊地盤,向曹操俯首稱臣?做夢!
孫家人想要的,都要得到。
他迫切地想要抓住每一個可以得到天下的機會。
……
周瑜雙手背在身後,在議事廳内緩慢地走動,幾個來回後,他開始說道:
“我們來算一筆賬如何?曹操說他有八十萬水軍,我看他把後勤加上去都沒有八十萬。曹操的北方勁旅大約十五萬,加上收編的劉表的兵力,大約二十萬。但這二十萬并不是實打實的戰力,且不說劉表兵力能不能心甘情願為曹操效力,光是曹操的北方軍隊會不會打水戰,都還是個未知數。
而且曹操十五萬大軍長年随曹操征戰,早已疲憊不堪。将軍父親在世時,他們在打仗,您将軍兄長在世時,他們在打仗,到了将軍您平定各地山越時,他們還在打。更别說到了南方還有水土不服的問題。
另一方面,曹操這麼多人,他糧草供應能跟上嗎?現在又是寒冬季,二十萬大軍的消耗速度可想而知。
最後,曹操背後還有西涼馬超,他肯定要留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