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藤峽曾經又名大藤峽。
其實這不是朝廷第一次對斷藤峽組織平叛了。
自明洪武時期至今,斷藤峽就發生過許多次大大小小的武裝起義,而最近的一次朝廷進行武力鎮壓是距離今天不遠的幾十年前。
朝廷派出的韓雍對斷藤峽進行殘酷鎮壓,峽間本有一根大藤交錯在山崖之間,但韓雍用斧斬斷,并将大藤峽改名為斷藤峽,以此彰顯自己的功績。
前面韓雍對斷藤峽鎮壓期間,截斷了臨近大藤峽的航道,把斷藤峽的人圍困在斷藤峽内,不允許其民衆随意進出。
直至韓雍被罷官,這裡才放松管制,但當地官府還是實行當初韓雍執行的航道封鎖政策。
加之官商勾結搶占農民土地,沉重的壓迫和剝削又重壓在人民的頭上等等種種矛盾,大藤峽民衆憂憤已久,再次爆發了起義風波。
看着前方粗重的鎖鍊層層攪連在一起,橫亘在整個江面,延綿了數十裡,把江面攔腰截斷。
朱佑樘看着附近平靜無波,偌大江面卻毫無聲息的樣子,忍不住皺緊了眉。
沒有船隻經過這裡,隻剩他們這一片孤舟。
劉若蘅也發現了那巨大的鐵索,臉上露出了驚駭的神色。
花費這麼大手筆隻為了攔截反軍,這是什麼蠢方法啊?隻怕是内裡的人越發痛恨朝廷了。
前路被攔,劉若蘅他們不好前進了,但好像遠處有人時刻關注着這一塊地方。
很快就有人坐着小船出來,劃行到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停下,與他們隔着鎖鍊對望。
“來者何人?”
來人很警惕,前段時間首領讓他們戒備着峽口,今天突然看到兩個生面孔在這徘徊不去,心裡懷疑對方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于是他們盯梢的人中就派出了他前來查看。
朱佑樘不動聲色地握住劉若蘅的手,制止她開口。
他臉上露出一個笑容,顯得整個人的氣質有點憨憨的:“這位大哥,我們是從别處來的流民,實在沒處去了,聽說這裡的老大高義,加入你們能有口飯吃,特來拜見。”
劉若蘅簡直目瞪口呆地看着朱佑樘,這演技絕了,什麼時候會的這一手,看着還真像個憨憨的農民小夥兒,半點找不見從前的影子。
說着,朱佑樘好像想起什麼,對來人說:“這位是我的弟弟,跟我一起來加入的,他是個啞巴,不會說話,但是你放心,我們都是幹活的好手!”
劉若蘅見狀咧開嘴巴朝着來人笑了一下,卻半點聲音也沒發出來。
這是他們事先想出來的對策,外在的東西可以僞裝,但她這把女聲卻隻能通過用藥,她不會口技,隻能用藥,但是那要對嗓子的傷害太大了,也不知道會在大藤峽待多久,時間長了就不适合用藥了。
然後劉若蘅就想出了裝啞巴,這也可以降低一點他們的戒備心。
果不其然,聽說她是個啞巴,來人眼裡閃過一絲同情,看了兩眼他們便說得回去轉告一下首領,過會兒再告知他們結果。
來人撐着船回去了,不一會兒,又撐着船回來了。
來人告知他們:“我們首領同意了,你們兩個換到我這條船來吧。”
朱佑樘的船進不去,同樣的,來人的船也出不來,隻能讓他們換到他那邊的船。
來人把船駛近了一點,直接挨着那些鐵索,朱佑樘也把船怼近了一點,他先一步跨到對方的船上,一個彎腰就過去了。
劉若蘅卻有點犯了難,别看朱佑樘看起來那麼利落的樣子,船在江上是浮動的,她怕踩不穩。
她不像朱佑樘習武多年,雖然小時候也跟着學了兩下子,但那沒多久她就穿回身體裡失憶了,現在這個身體的平衡性還真是不好說。
她小心翼翼地把腳放到對面,果然晃動起來。
朱佑樘安撫她:“别怕,把手交給我。”
劉若蘅對上朱佑樘令人信任的眼睛,把手放過去随着他的指令彎腰就到了對面的船上。
來人撓了撓頭,覺得這兩個奇奇怪怪的,怎麼那麼膩歪,大不了落水了他還可以救咧。
船漸漸離開原地,向着大藤峽内部而去。
這裡兩岸群山高聳,懸崖峭壁林立,河道曲折狹窄,形成天然的險關,怪不得被稱為易守難攻之地,這麼多年朝廷都拿這些公然反抗的人沒辦法。
終于,在來人的帶領下,他們終于見到大藤峽的首領侯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