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廟的變動,對西城百姓的生活并無影響,街道上熱鬧喧嚣,雜貨販們流動穿梭,像是一尾尾魚兒,靈活極了。
路邊有老者攏着袖子站着,眼巴巴地望着街上來往的人。他面前擺着一垛糖葫蘆串,竹竿的頂端半截兒,用稻草紮成一股草柱,密密麻麻插滿了用竹簽串起來的冰糖葫蘆。
紫紅色的山楂果,裹着一層晶瑩透亮的糖衣,像是紅彤彤的“小冰塔”,讓人一眼望見就口舌生津。
江朔往右看了看閑庭信步的長月,手肘輕輕碰了碰她,又面向前方不經意地問道:“你想吃糖葫蘆嗎,我請你。”
長月臉上若有所思,上前去老者那裡買了一串糖葫蘆,随後遞給身後亦步亦趨的江朔,“吃吧。”倒是沒想到,快二十歲的人了,有些習慣卻像個小孩子。
江朔的視線從紅彤彤的糖葫蘆,一寸一寸挪到那隻伸過來的白皙小手,又望向眼前面無表情的人,那雙秋水寒星般的眼,他依舊看不透。
無聲地歎了歎氣,他接過糖葫蘆,望着遠方房脊上的三兩塊琉璃瓦,直接咬下一顆慢慢咀嚼着,嘴裡一鼓一鼓的,像一隻偷食的小倉鼠。
前方圍着一堆人,似乎在低聲争吵着什麼。江朔一把拉住她的手腕,興緻勃勃地想要上前湊湊熱鬧。
一位身穿粗布麻衣,佝偻着背的老妪被衆人圍在當中。面前是一個穿着綢衣的矮胖男子,一副行商打扮。
“宋老爺言之有理,你這老太婆支支吾吾,莫不就是想坐地起價!”圍觀的閑漢起哄道,因着看客們的打量,眉毛都得意地飛揚起來。
在衆人七嘴八舌的議論中,老妪攥緊了右手,悶頭不言。
那矮胖商人——宋老爺向四周看客拱了拱手,複對老妪道:“大夥兒都在此做了個見證,您老人家說這是段家玉片,卻是真僞難辨,我出這個價兒已是十分合理了。”他攤着手,一臉苦相,“老太太,您可莫在為難我了。”
人群又一番起哄,閑漢們嚷嚷着,勸這老太見好就收。
“什麼段家玉片?”江朔咬着糖葫蘆,嘴裡含糊不清地問道。
老妪擡頭看向說話人,那青年一襲青綠軍裝,端得是一表人才,旁邊那位姑娘目光清澈,衣裳不菲,一看就是養尊處優的兩位主兒。
她向前一步,近到兩人跟前,一邊張開右手,一邊嗫喏地解釋着。
段家玉原為翡翠名玉之一。說是百年前,在南邊兒的绮羅鄉段家巷,有個玉商名叫段盛才,他家幾代都是做翡翠買賣的,富甲一方。
有一回這段盛才從玉石場買回一塊三百多斤的大玉石毛料,卻遲遲出不了手,行家們都說他看走了眼。
他洩了氣,便把這塊石料随意丢在院子門口,來客在那兒拴馬,時間長了,這石料被馬蹄蹬掉一塊皮,顯出晶瑩的小綠點,偶然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