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市的第三個月,劉姿站在錄音室的玻璃窗前,望着外面淅淅瀝瀝的雨。她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着窗台,節奏與雨滴落在屋檐上的聲音莫名地同步。文靖推門進來,手裡拿着兩杯咖啡,熱氣在冰冷的空氣中形成白色的霧氣。
"又走神了?"文靖把其中一杯遞給她,咖啡的香氣立刻充滿了劉姿的鼻腔。
劉姿接過杯子,溫熱透過陶瓷傳到她的掌心。"我在想小雨。"她輕聲說,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模糊的城市輪廓。
文靖沉默了一會兒,靠在窗台邊。"我也是。"他最終承認道,"每次剪輯的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尋找她的鏡頭風格。"
錄音室的門再次被推開,制作人李峰探頭進來。"兩位,我們該繼續了。第三段的編曲還需要調整。"
劉姿和文靖對視一眼,同時歎了口氣。自從從小鎮回來後,他們的創作似乎陷入了一種奇怪的瓶頸。技術上無可挑剔,卻總缺少了某種...靈魂。
"來了。"文靖應道,放下咖啡杯,跟着李峰走進錄音區。
劉姿留在原地多看了幾秒雨景。這三個月來,她和文靖完成了紀錄片的後期制作,簽約了一家小型唱片公司,甚至開始籌備第一張正式專輯。表面上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每當夜深人靜,劉姿總會想起小雨離開時那決絕的背影。
她搖搖頭,強迫自己回到工作中。錄音區内,文靖正在調試吉他效果器,眉頭緊鎖。這段時間他變得沉默了許多,常常一個人研究樂譜到深夜。
"今天試試這個版本。"文靖遞給劉姿一張修改過的樂譜,"我加了點布魯斯元素。"
劉姿浏覽着譜子,輕輕哼唱起來。旋律很美,卻讓她想起在小鎮咖啡館裡聽到的那首老歌——那天他們最後一次見到小雨。
"怎麼了?"文靖注意到她的停頓。
劉姿放下樂譜。"我們是不是...太商業化了?"她猶豫地問,"這些曲子都很完美,但感覺不像我們。"
文靖的表情松動了一下,像是被說中了心事。"我也這麼覺得。"他低聲承認,"但李峰說市場需要這種風格。"
"市場..."劉姿苦笑,"我們開始做音樂是為了市場嗎?"
錄音室陷入沉默。李峰尴尬地咳嗽一聲:"兩位,我們還有截止日期..."
就在這時,文靖的手機響了。他皺眉看了看屏幕,是個陌生号碼。"我接一下。"他走到角落。
劉姿繼續研究樂譜,試圖找回當初創作《重逢》時的那種純粹情感。幾分鐘後,文靖快步走回來,臉上帶着她許久未見的興奮。
"你們得看看這個!"他幾乎是沖到電腦前,迅速打開浏覽器輸入一個網址。
"什麼情況?"李峰好奇地湊過來。
文靖點開一個攝影展的頁面。"我剛剛接到一個藝術雜志編輯的電話,他們想做一期關于我們紀錄片的報道。在搜索相關資料時,他們發現了這個。"
屏幕上顯示出一系列黑白照片,主題是一個偏遠小鎮的音樂家們。有滿臉皺紋的老人拉着手風琴,有孩童好奇地撫摸鋼琴鍵,還有一群年輕人在廣場上即興演奏。每張照片都充滿了生命力,仿佛能聽到畫面中的音樂。
"這是..."劉姿湊近屏幕,突然倒吸一口氣。在最後一張照片的角落,她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簽名——"Rain",小雨的英文名。
"是小雨拍的!"文靖激動地說,"她在那個小鎮上辦了個人攝影展!"
劉姿的手指輕輕觸碰屏幕上那個小小的簽名,喉嚨突然發緊。三個月了,這是他們第一次得知小雨的消息。
李峰看了看照片,又看了看兩人激動的表情,明智地說:"我想我們今天的工作可以暫停。你們看起來需要處理一些...私人事務。"
雨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照進錄音室,在黑白照片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我們得去找她。"劉姿說,聲音堅定。
文靖點點頭,已經開始收拾東西。"下一班去小鎮的火車是下午四點。"
小鎮的秋天比城市來得更早。劉姿和文靖下了火車,迎面而來的是帶着麥香的涼風。站台上寥寥幾人,遠處教堂的尖頂在夕陽中泛着金光。
"先去哪兒?"文靖提着行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