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幾上的平闆電腦突然亮起,小雨的視頻請求伴随着嗡嗡震動滑向桌沿。文靖伸手接住,劃開屏幕的瞬間,小雨放大的笑臉和嘈雜的背景音同時湧入房間。
"猜猜我在哪?"小雨的鏡頭搖晃着掃過白色展牆和穿梭的人群,最後定格在一張巨幅照片上——劉姿在鋼琴前微微仰頭的側臉,舞台燈光将她的輪廓勾勒成金色剪影,背景是模糊的樂團成員。照片下方的德文标題寫着《東方回聲:跨界音樂瞬間》。
"個展現場!"小雨的聲音穿透電波,"昨天《柏林藝術評論》的記者來了,說要給四星推薦!"鏡頭突然轉向旁邊,一個高挑的金發女子正在檢查燈光,"對了,瑪爾塔讓我問你們,今晚七點能來畫廊嗎?她有重要的事情談。"
劉姿和文靖交換了一個眼神。自從首演成功,瑪爾塔已經提出了三個"重要"邀約:德國巡演、唱片合約,以及最令人意外的——為柏林愛樂大廳創作周年紀念曲目。
"我們會準時到。"文靖回答,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茶杯,節奏與窗外教堂鐘聲奇妙地同步。
視頻挂斷後,房間突然陷入寂靜。劉姿注視着文靖敲擊杯子的手指,那些修長的、能精準控制最複雜節奏的手指,現在正洩露着他内心的不安。
"北歐那邊又催你了?"她輕聲問。
文靖的節奏亂了半拍。"瑞典音樂節總監發了新郵件。"他放下茶杯,陶瓷與玻璃茶幾碰撞出清脆的聲響,"他們想把我的駐場時間延長到三個月。"
劉姿的呼吸微微一滞。文靖在北歐的即興音樂項目大獲成功,原本一個月的行程已經延長至六周。如果再加三個月...
"你應該去。"她說,聲音比自己預想的更堅定,"那是你的音樂最被理解的地方。"
文靖突然抓住她的手,掌心有微微的汗意。"但你的畢業作品..."
"我們可以視頻讨論,就像之前那樣。"劉姿翻轉手腕與他十指相扣,"再說,小雨的個展至少要持續兩個月,我不會孤單。"
陽光移到文靖臉上,照亮他眼中閃爍的矛盾。劉姿知道他在想什麼——這半年來,他們像三顆被引力牽扯的行星,始終保持着若即若離的默契。但這次分離比以往都長,軌道可能會徹底改變。
下午五點,劉姿獨自站在施普雷河畔,看着夕陽将水面染成琥珀色。她本該在家準備晚上與瑪爾塔的會面,但某種說不清的躁動驅使她來到河邊。遠處,一艘遊船緩緩駛過,甲闆上的遊客舉着相機拍攝博物館島的建築群。
手機在口袋裡震動。劉姿掏出來,看到陳教授的名字在屏幕上跳動。
"勞倫斯妥協了。"陳教授開門見山,背景音裡有熟悉的校園鐘聲,"但他堅持畢業作品必須有學術論文配套。"她頓了頓,"我建議你考慮将《東方回聲》的理論框架深化,這樣既能滿足學院要求,又不必犧牲創作理念。"
劉姿用肩膀夾着電話,從包裡掏出筆記本。河風翻動紙頁,露出她昨晚寫下的淩亂樂譜——那是受柏林地下爵士俱樂部啟發的新旋律,充滿不規則的切分音和突然的變調。
"問題是,《東方回聲》已經完成了。"她合上筆記本,"我想嘗試更實驗性的方向,比如将電子音效與..."
"中國傳統樂器結合?"陳教授接話,"正巧,我剛收到上海民族樂團傅團長的郵件。他們在找年輕作曲家為古筝、琵琶創作現代曲目。"電話那頭傳來紙張翻動的聲音,"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