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我的小食攤火爆整個汴京(美食) > 第2章 姜辣羹

第2章 姜辣羹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将一應物品搬入船艙後,天光盡收,船外已飄起鵝毛大雪。

在這般時節,河面極易結冰,按常理說,漕運本應暫時關閉,但奈何柳金枝有好運氣,趕上南方軍器監精心制作了一批弓弩急着要上呈官家過目,遣使了沿河勞工連夜開鑿河冰,确保漕運暢通。其餘民船無不借這股東風,繼續載客北上。

柳金枝坐的這艘船到汴京大概要半個來月,長途颠簸下,選個好船艙就格外重要。

所以她在原票價兩百文的基礎上又多追加了二十文,央船老大替她挑了個明亮寬敞的單人船艙,艙内床單、枕巾、臉盆、牙香、刷牙、一應俱全。

又因為冬日裡天寒手冷,又與了二十文給船上夥計,确保每日都有一壺熱水、一簍灰碳以及半支白蠟供應。

這麼一算,她茄袋裡就隻剩了四百六十文。

屆時她下了船還要雇用腳夫,想利用廚藝掙錢也得支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攤兒,再算上買進蔬果、鮮肉、佐料的成本……以汴京的物價,這四百六十文怕是眨眼就花光了,還大概率不夠。

而且按照原主所謂的舅舅、舅母兩個的性子,也不可能舍銀子救濟她一把,所以她得在船上尋個活兒幹,最好在船未靠岸前先把本錢掙回來。

想着,柳金枝推開艙門找到船夥計,笑道:“小哥,敢問船上可有鮮魚買賣?”

船夥計認識的人廣,無論河面上撐竿子的,還是渡頭上擺攤賣貨的,他都能說上兩句話。

因此一聽柳金枝的請求,便笑道:“往日裡河面結冰,管家不許咱們開鑿河冰,鮮魚自然沒有。但娘子好運氣,趕上了今年有大人物邀功,現在這鮮魚是要多少有多少。”

冬日裡魚兒在水裡憋悶,河冰一經鑿開,都争先恐後躍出水面透氣,使得兩岸漁民收獲頗豐,價格也比尋常便宜。

最後柳金枝以二十文的價格,買下了三尾五斤左右的新鮮鲈魚。又找了船夥計借了兩隻幹淨木桶,返回船艙取出随身攜帶的菜刀,就在甲闆邊殺起魚來。

在她拜師學廚藝的時候,她師父就叫她從殺魚練起。

所謂“過于急躁則魚亂,刀法不當則魚碎”,她足足殺了半年魚,最後練到下刀幹脆利落。

現下她用左手兩指扣住魚鰓,任憑濕漉漉的魚尾全力拍打在她的手腕,右手手腕一翻刮上魚身,細碎魚鱗頓時如雪片般紛飛落下。

再斜切一刀直入魚腹,刀尖擦着苦膽抵在魚骨處,往下一剜,就帶出一地魚泡、魚腸之類的内髒。

這些她不要,通通拾起來扔進河裡喂魚。

然後再蹲下來殺第二條魚。

夜間晚風大起來,魚血腥味兒順着風勢外散,叫坐在臨窗口的一名少年擡起眼來,眉心微蹙。

少年眉眼清俊儒雅,着一領方口羊絨衫,外罩一身鴉青色素雅的棉袍子,袍身寬大,袖口略微收緊,腰間系一條玄色鑲嵌羊脂玉腰帶,利落勒住腰身,顯出幾分君子端方。

“二郎,外頭有位娘子在殺魚呢。”杏安隔着窗望了一望,“可巧就趕在咱窗口,我去說一聲,叫這位娘子罷手了吧。”

就要往外走,又叫少年攔住。

“杏安,罷了。這位娘子已是挑在夜裡殺魚了,是我半夜裡睡不着,才撞着這腥味兒。”少年将書本收起,“将窗戶關了,咱們也歇息吧,正好我看書也看的累了。”

杏安看少年眼裡有些血絲,桌邊的幹糧也隻動了一點,便道:

“二郎說要走時,侯府的三郎君再三挽留,奴才見他誠心的很,可二郎就是不肯留下,反而叫奴才去買了最近的船票,要連夜趕回汴京。”

“現下船上沒個好吃好喝的,公子又吃不上辣,飲食不佳,再熬個半月回京,人都要怕瘦脫相了。何必吃這苦呢?”

“父親叫我應舉之前多往各地遊曆,增長見聞,途徑秦淮之時想起來,當年與父親交好的侯大人正在家中丁憂,因而拜見。”少年脫下外袍,遞與杏安,“侯大人供職工部,而今雖貴為侍郎,卻也溫和謙遜,對我甚為優待。府中幾位公子亦是對我禮遇有加,從無不足,隻是……”

少年遲疑半晌,似是想說些什麼,但思及君子慎獨,切勿背後搬弄口舌是非,就道:“罷了,我與他們不是同路人。與其違心留下,不如盡快返程。”

杏安把外袍挂在木施上,道:“我知二郎你是為着侯府裡的那個丫頭。大雪夜裡叫人跪在庭子受凍,滿府裡頭還隻有郎君你願意替她饒情兩句,可見府中其他人着實刻薄。但咱走的也太急了,連翁辣腳子都沒來得及收呢。”

少年擺擺手示意不必再提,杏安也就住了口,又伺候着少年脫靴上床,吹滅白蠟睡下不提。

眼瞧船上最後一盞燈火都熄滅,柳金枝擦擦額上汗,撤開手,帶着魚塊重新回到船艙。

四周萬籁俱寂,耳邊除卻河浪拍岸,就隻剩下白蠟燭芯噼裡啪啦的聲響。

柳金枝借着搖曳燭光,撸起袖子将買來的鐵鍋架在爐子上。

爐子雖有些老舊,但很耐用,塞上黑炭、打了火石之後,不消半刻就有火苗蹿出來大肆舔着鍋底。趁着熱,她趕緊倒上一壺溫水。

幸好中國曆史時間線行至宋朝以後,她那充滿智慧的老祖宗們已經搗鼓出了鐵鍋來取代陶鍋。

鐵鍋導熱更快,沒等完全入夜,水面就冒出白煙,沿着鐵鍋邊緣往外飄,滾水泡起一個炸開一個。

水已經完全燒開了。

就着滾水,她将洗淨的三對魚頭、魚尾盡數貼鍋滑進去。

鮮嫩嫩的魚肉刹那間被開水燙成乳白色,腥氣盡消,伴随着大量水汽蒸起,還隐隐透出一絲河魚鮮香。

這就是鲈魚的好處。肉質鮮美細膩卻少刺,清蒸、紅燒、熬湯樣樣都行。

所以範仲淹才在《江上漁者》中寫“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來贊美鲈魚,可見是發自肺腑,情真意切。

隻是光有鮮魚香還不足以滿足宋朝人的嘴,因為宋朝人是愛吃辣的,甚至可以說是無辣不歡。

但宋朝沒有辣椒,為了吃到辣,宋朝人找出了可以代替辣椒的胡椒,以及一系列可以提供辣味兒的食材——

蔥、姜、蒜、蕌頭、辣蓼、茱萸和芥菜。

其他的她雖有一些準備,但姜辣羹還得是用姜末入湯味道更妙。

于是扯開布袋抓出辛辣姜末,大量成片撒進鍋去,任憑兇猛的沸水将它們盡數卷入鍋底,姜末沉浮之間,滿室魚香中便又破空生出香辣嗆人的姜味兒來,直刺激的人口裡酸酸,似是分泌了一大堆涎水。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