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主屋是朱元璋和馬秀英的,次屋住了郭甯蓮。
其他人都分了住處,春夏和秋菊各住在馬秀英旁的廂房。
由于小成玉還小,還是由春夏帶着,周舍也分到了自己的一間屋,一直和馬秀英與朱元璋擠在一張床的處境終于結束了。
耿天璧自己一間,馮文秀帶着丫鬟一間,她弟弟馮誠由奶娘帶着住。
就此安頓妥當。
接着幾天朱元璋和徐達他們将滁州城防守安置好,讓城内百姓恢複了自由,日子慢慢平靜了下來。
城裡的富商在被洗劫一番後幡然醒悟,各個開始主動來表忠心,朱元璋接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好意實在是高興。
有個李姓的富商還獻給了朱元璋一個長相出衆的妙齡少女...這少女才隻有十二歲...朱元璋紅着臉收下了,隻是不大好意思帶回府裡,便将她安置在了府外。
周舍終于有了自己的大床,睡得是既放松又安心,終于不用小心翼翼的和朱元璋擠在一個床上了。
馬秀英倒是有些不适應,一下子小火爐也沒了...當朱元璋再去郭甯蓮屋裡後,她這屋裡顯得有些空落落的...好在天暖了。
有天中午,大家正在用午飯時,有人來報告朱元璋說“有對衣衫褴褛的母子說是元帥的親戚,在門外求見”。
朱元璋一聽,當下飯也不吃了讓人趕緊帶進來,自從打下滁州後,他一直四處打探二哥三哥還有姐姐們的消息,一直也沒什麼信兒。
當見到大哥的老婆王氏和侄兒朱文正時,他激動的與侄兒抱頭痛哭。
這王氏帶着兒子朱文正本在濠州鄉下相依為命,勉強度日。最近聽說朱元璋在滁州當了大官,母子二人才前來投奔,現在見到朱元璋果然大不同了,頓時都覺得有了依靠,二人是喜極而泣。
周舍看這王氏雖然是朱元璋的嫂子,卻比朱元璋大了二十多歲,可以說是朱元璋的媽都不差,這朱文正雖然是朱元璋的侄子,但已經十八了,五大三粗,濃眉大眼的。
他也才比朱元璋小八歲,比馬秀英小不了了幾歲。
一番相認和介紹以後,馬秀英趕緊讓人帶着他們去洗漱一番出來一起用飯。
朱文正換下破破爛爛的衣服後,坐在朱元璋身旁大口吃着餅和肉,朱元璋看着他狼吞虎咽吃了三張大餅後又是一番心酸,問了王氏自己哥哥姐姐的消息也是不知。
馬秀英将他們母子安頓在了耿天璧的旁邊兩間屋子住下了。
每日同大家一起用飯,對于朱文正母子,周舍禮節有到,畢竟人家是親侄兒,和自己這個撿來的不一樣,還是恭敬一點好。
就這樣沒過幾天又有人找來了,這次是朱元璋的姐夫帶着他外甥兒來了。
他姐夫名叫李貞,外甥兒叫李文忠,今年十五。
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朱元璋哥哥姐姐們已經全都餓死了的消息...
他們也是聽說了朱元璋在滁州領兵才前來的。
朱元璋好一通難過,本來以為自己現在終于有點出息了,把哥哥姐姐們都接來自己身邊,不用挨餓了,結果竟然沒一個還活着的。
他看着自己的侄兒和外甥,自己也沒了親人了,略微想了一下便決定把他們也收作義子,自己也算多了兩個至親。
朱文正就不用說了,本來就是朱家的,讓李文忠直接改名叫朱文忠。按先後的話,周舍是朱元璋第一個養子,是老大,但是周舍年齡小啊。
朱文正和朱文忠雖然是後來的,但是卻是年長。朱元璋也不知道咋給他們排大小了,幹脆直接叫名字就好。
這“長幼嫡庶”有點亂..不過除了周舍外,其他人按照先來後到,年齡大小倒是剛好順着捋的。
這朱文忠小名叫保兒,雖然比朱文正年紀小些,卻是更懂禮貌,舉止有禮,進退有度,明顯家教要比朱文正好得多。
相比朱文忠的小名,朱文正的小名讓周舍當時笑的差點噴飯...連馮文秀都捂嘴輕笑不已,更别提小成玉他們了。
哈...朱文正小名,驢兒...
因為侄子和外甥兒的到來,府裡大大小小的孩子也不少了,朱元璋請了專門的教書先生教他們讀書習字,還讓身邊的武将教他們武藝和兵法。
因為馮文秀和周舍比朱文正和朱文忠他們早讀了書,她倆還是上午跟着馬秀英讀書,而朱文正和朱文忠以及耿天璧、耿成玉這幾個大小不一,參差不齊的成了“同班同學”...
下午的練武和兵法馮文秀和小成玉不用參加,是專門針對周舍,耿天璧和朱文正、朱文忠的。
這個不用分了,周舍雖然早些時日操練,但是“年齡小”,他們畢竟年長不少,上手當然快些。
日子過得也挺快,在随後不久,宅子裡來了個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