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說不想來草原,文帝卻非要他和翁主一起來草原和親,他推脫不了,就說:“如果非要讓我去匈奴那裡,我肯定會成為漢朝心腹大患的。”
也不知道是文帝沒有聽到這句話,還是他根本就不相信,反正最後中行說還是來匈奴這裡了。
來到草原之後,中行說果然說到做到,立刻投降匈奴單于,速度快到堪比風火輪,當時的單于很喜歡這位來自漢朝的謀臣,将他視為心腹,并在他的輔佐下做了很多改革。
首先便是勸說單于放棄漢朝送來的那些缯絮食物,改回符合草原人自己風俗。
不過效果一般,剛開始還能嚴格禁止使用漢朝的衣裳食物,後來别說是這些小貴族,就連單于都有些扛不住了,不穿漢衣尚且還可忍受,但隻吃肉奶,不吃漢朝的麥粟稻米這些主食……
單于的消化系統它也受不了啊。
甚至連匈奴釀酒的米蘖都是漢朝送過來的。
還将自己會的的漢朝管理經驗全部傳給匈奴人,教單于及其随侍者記下匈奴的人口和畜牧數量,用來管理和統計資源。
就連那個信封長一寸的主意都是他告訴單于的。
而且他還是個口齒伶俐、思維敏捷的天才辯手,漢朝使者每次試圖說匈奴人沒有禮義之行時,中行說都會用各種巧辯将對方說的啞口無言,最後再來上一句:“不要再多說了,趕快回去告訴你們皇帝多給匈奴送來一些禮品吧,這些禮物備善則已,如果有什麼纰漏,等秋天時我們匈奴的馬蹄就會去踐踏你們的莊稼。”
中興說寸步不離當時的單于,日夜教導單于如何觀察漢匈利害之處并利用漢朝的弱點對其攻打。
聞棠:……
不是,日夜教導、寸步不離這種事情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啊?
她現在都有點分辨不出這最後一條到底是正史還是野史了,不過無論是什麼史,都能證明這位名叫中行說的宦人絕非簡單之輩,畢竟普通人就算有想要報複漢朝的心,也沒有想要報複漢朝的實力。
據說大概二三十年前,當時的單于想要學習漢人在西域和陰山腳下水土肥沃之處建城屯田,卻立刻被中行說拒絕并嚴厲批評了一頓,斥責這樣會降低匈奴生活方式的獨特性,并被漢朝同化。
看來不止是漢宮,就連草原上的情報網都是一隻大漏勺,這種相對機密的情報都能被漏出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聞棠估計這次右賢王遠遷王庭、以逸待勞的計策大概率也是中行說出的主意。
地竈上的火光逐漸減小,陶罐中的熱水也喝光了,這場由悲傷開頭的談話并沒有持續多久,氈帳裡的人都先後睡去,畢竟明天又要幹一天活,這樣日複一日的重複着,直到死去。
困意襲來,聞棠正要入睡,突然感到空氣有點悶悶的,盡管竈中燃料所剩無幾,她還是怕一氧化碳中毒,于是悄聲走到門口,将氈帳掀起一小塊。
就在這時,她看見了外面的景色。
從原身的記憶來看,她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麼暗淡的夜色了。
月亮被濃墨般的烏雲遮住,寒風凄緊,将地上未融化的舊雪吹到聞棠臉上,涼氣襲人,入目所見一切都是黑洞洞的,看起來有些恐怖。
聞棠突然想到匈奴人的一個習俗。
匈奴人重視自然天像,會觀察星月變化,用月相來決定軍事行動的策略,盛壯以攻戰,月虧則退兵。
這種漆黑慘淡的環境對于他們來說是極其不利的,若是在戰争中遇到這種月相,匈奴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退兵遠遁。
聞棠猜測匈奴的這項習俗一部分是因為對月亮的崇拜,更重要的大概是他們平日飲食大都為肉酪,缺乏維生素,在黑暗環境下看不清。
她透過氈帳望向遠方,遠方依舊是濃得化不開的黑,所有輪廓和線條全部消失不見,按照匈奴人的迷信思想,肯定會認為今天是個不祥的夜晚吧?
留下一個透風的小口,聞棠回到自己的草堆上準備繼續睡覺,突然聽到“叮咚”一聲。
“叮咚。”
是系統的聲音,她瞬間又清醒了。
“檢測到任務目标長平侯衛青衛仲卿。”
“任務目标地點:朔方郡。距離此處七百四十漢裡。”
“任務已發送,請宿主接受任務。”
聞棠回到自己的小草堆,假裝閉眼睡覺,實則實在查看任務。
她迫不及待地打開任務面闆,裡面的内容尴的她眉毛都快皺成一座山了。
“邂逅相遇,适我願兮。有些人相交一生卻還是很陌生,有些人隻是第一次見面卻像見到舊相識一樣親切,請宿主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長平侯衛青對你有一個深刻的印象,達成【一見如故】的成就吧。”
啊,這……
這個任務看起來很正常,但聞棠總感覺哪裡有些怪怪的。
好吧,看起來也不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