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是個鄉野粗鄙之人,卻也曾在父親的書簡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子生三年,然後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因此等回到大漢,我要在父母陵前為其守孝,直到過完這三年之喪。”
三年之喪,不短,但也不長,原身父母死于兩年前,按照漢朝曆法,今年十月便能出孝期。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計劃,一來是聞棠占了原身的身體,在這方面就要遵守古代風俗,替原身盡孝。
二來是因為除了那些心理強大裝神弄鬼的神棍騙子,聞棠還要和一堆辭賦大家五經博士搶工作,相比劉徹身邊那些風行水上,自成文章的文官小吏,她就是一個隻會背中學必備古詩文和編拼好書的花架子。
哦,還會給曆史人物算命。
但真算了他們又不高興。
因為聞棠算出來的結果大多數都不怎麼好,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
這讓她拿什麼競争?!
所以要先找個地方讀書學習,沉澱一段時間,再開啟下一副本。
聽她說完這些,衛青倒是更加欣賞聞棠了,有奇遇,有野心,且仍身懷赤子之心。于是告訴聞棠她日後來到長安,如果遇到什麼難事,可以去長平侯府找他相助。
聞棠:!
這可是長平侯衛青的承諾,雖然有可能是和她客套說的場面話,但那也有很高的含金量,這可是現在整個大漢面子最大的人之一,隻要聞棠不膽大包天把劉徹上林苑裡的天馬給放跑了或者刨了長陵,其它事估計都有回旋的餘地。
……
戰後清理戰場數日,即将帶着這次的戰利品回到大漢時,衛青這邊終于收到了其他幾路大軍的情報。
原本劉徹的想法是讓衛青帶軍直接攻打右賢王,李息、張次公等帶軍從右北平出發,一來可以在衛青這邊遇到意外時作為援軍及時過來支援,二來還能牽制東北方支援右賢王的其他匈奴軍隊。
劉徹的布置很好,很天衣無縫,但他沒想到結果會是李息既沒遇到匈奴軍隊,也沒及時支援,幾萬大軍在草原上不停打轉,硬生生将一次緊張兇險的塞外擊敵變成了公費出國欣賞塞外風光。
如果不是恰好“偶遇”了幾波右賢王庭這邊逃出去的匈奴人,估計回去之後就喜提丢官免職小套餐了。
都打出這樣的戰績了,衛青第一反應居然不是責備,而是心想沒遇到匈奴主力、沒被俘虜就好……
漢軍這次出擊可謂滿載而歸,俘獲右賢王及其王庭内男女民衆一萬五千餘人,小王貴族十多人,以及成千上百萬頭馬匹牛羊,遠遠望去烏央烏央一大片。
因為要帶着這些戰利品回去,肯定不能像來時那樣快馬奔襲,漢軍放慢了速度,聞棠被分到了一匹小馬,可以不用步行回去。
這是一匹兩歲左右的白色小矮馬,面部短寬,肌肉發達,鬃毛被修剪過,尾巴搖擺得很厲害,還處于幼年期,也就隻能載得動聞棠這樣身材瘦小的小孩子了。
行到半路,衛青收到派出去那隊衛士送來的報表,說是已經在喀尓納山脈成功伏擊想要回單于庭的中行說衆人,還有一些粗略的情報,至于其它,就等着将軍回到大漢後派人審訊了。
離邊境越近,便越能感知到人工的痕迹,一座座烽燧拔地而起,構成大漢北部的屏障,漢軍進入長城,回到朔方。
進城前,聞棠心跳跳得很快,身體都因激動而發抖,她心想,這大概就是近鄉情怯吧。
這是一座四年前才開始修建的城郡,取自《詩經》中“城彼朔方”之意,郡内一切建築都很新。
窳渾縣以東黃河水肆溢形成一片名為“屠申澤”的大湖,大湖附近是一整片可灌溉種植的寬闊沃土,所以劉徹派遣衆多士兵戍卒來這裡屯田墾殖,修建城牆、壕塹和布置各種防禦工事。
進入縣城,聞棠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漢人民的熱情,剛進城中,便見各家各戶扶老攜幼來看熱鬧,街道裡巷被圍得水洩不通,大家都想看看這位這位活捉右賢王的衛将軍究竟是何英姿。
所有高級官員全部放下手中公務來迎漢軍歸來,當然這其中身份最顯貴、站在最顯眼處之人就是劉徹從長安派來的使者了。
使者手持天子文書,緩緩打開宣讀,大緻意思是任命衛青為大将軍,确立大将軍名号,其他将軍都要率兵隸屬衛青,随後又将自己手中小心珍藏了一路的大将軍印交給衛青。
這才剛進邊塞,今上便迫不及待派使者來封賞衛将軍,而且看這速度,很大可能衛将軍這邊才剛出邊塞,那邊今上便派使者出長安了。
等回到長安,指不定還有什麼更加豐厚的獎勵呢,看着接過大将軍印的衛青,衆人眼神中崇拜又敬佩,文臣武将們臉上更是還有些止不住的豔羨。
聞棠此刻突然理解當年劉邦看到秦始皇出巡時那句“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歎了。
“小馬啊小馬。”聞棠撫摸着白色小馬背上的鬃毛,眼神堅定,感歎道,“總有一日我也要建立他那樣的功業,得到他那樣的權勢和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