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是位氣韻翩然的美男子,眉目清疏、臉色紅潤,身姿挺拔,長須髯、帶高冠、着寬袍,……沒拿拂塵,如今那東西是用來撣拭塵埃和驅趕蒼蠅的,和仙氣這倆字還沾不上邊兒。
從外貌來看最多也就三十多歲,可卻自稱已經七十歲了。
李少君天生喜好方術,善于巧說事物,數年前便有很多人追随他,争着為他效力,後來被已故的深澤侯引薦給劉徹,自诩有祭竈緻福、辟谷不食、長生不老的方術。
其實劉徹前幾日已經召過李少君一次了,将他和衛青閑談時的話又重複問了李少君一遍。
現在的神話體系和秦朝時大差不差,什麼用豐厚的祭品祭祀竈神就可以招來鬼神,向祂們學習用丹砂煉制仙丹和黃金,用煉成黃金打造的飲食器具可以延年益壽,除此之外海上還有三神山,東海的蓬萊島上有仙人,若是和仙人投合,他們就會出來相見……
反反複複颠來倒去的,一百多年來沒有任何創新,興許當年秦始皇在鹹陽宮裡聽到的也是這些話術呢。
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秦皇沉迷于用朱砂煉丹,漢武沉迷于用朱砂煉黃金。
劉徹上次問李少君的時候,前面他都編的很好,就是最後黃泉中景象如何的問題讓他露了怯犯了難。
神仙又不會死,閑得沒事去黃泉幹什麼?所以李少君之前從未注意到這方面,幸虧他反應快,及時想好措辭,這才躲過一劫。
看似雲淡風輕,實際緊張地冷汗涔涔。
上次後怕還沒消呢,這才過了三天,陛下怎麼就又來了?!
而且和上次不同,這次的問題還更具體化了,酒精是什麼、哪裡能尋到棉花、紅糖如何制作……?
李少君:……
我怎麼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他隻知道蓬萊仙島上的仙人會贈送給有緣人瓜一樣大的仙棗,瑤池中的西王母會宴請過路人人世間沒有的醇香美酒,喝了這些美酒後可以得到無窮的極樂歡愉。
就算是蓬萊仙島上的仙人,那也不是什麼都會,什麼都知道的吧?
李少君還不能像以前那樣根據自己充足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生編硬造,因為據說這是陛下從一位和他有“相同奇遇經曆”的小女郎口中得知。
從前他可以根據題面自由發揮,但現在答案已定,他根本發揮不出來。
李少君這一刻都有點想辭職跑路了。
如果對一件東西實在陌生,一點兒都不了解,那就隻能從它的名字入手了。
酒精,顧名思義和酒有關,李少君開始絞盡腦汁用肚子裡的那點墨水忽悠劉徹:“精者,擇也,可化血化氣養神,酒中之精……”
他叽裡咕噜說了一堆,像極了為湊夠八百字在作文紙上充分發揮想象力的中學生。
如果是以前,劉徹一定會認真聽完李少君的話,并感歎一句“原來如此”,今天又學到了新知識。
但是現在,劉徹完全沒有耐心繼續聽這些什麼事物的起源、發展、意義之類,跳過這些,他隻想知道從哪裡能得到這些東西,怎麼用于軍隊,有什麼好處。
他需要的是實際,而不是一堆誇誇其談的空口白話!
李少君也微妙地察覺到了劉徹的情緒變化,但他又能怎樣?自己根本不會這些,要是強行攬下這個攤子,最後做不出讓劉徹滿意的成果,别說這個攤子了,自己之前在皇帝面前建立的所有信任都要黃攤子!
其實也是這事來得太過突然,李少君這些方術士們的老本行就是搞那些諸如煉丹制藥之類的操作,如果給他們個一年半載的時間研究,興許真能做出什麼化學成就。
但現在,顯然不行。
李少君知道自己是肯定是接不到這場潑天的富貴了,為了不讓陛下繼續對自己失望下去,幹脆長痛不如短痛,對劉徹行了個大禮,語帶歉意,為自己找補道:“那聞家女郎夢中所見仙人和蓬萊仙島之上微臣所識仙人并不相熟,分門異源,所使仙術靈法難免有所不同,下臣并不熟悉這些,還請陛下恕罪。”
他以為聞棠和自己是同類人,心裡謀算萬千,這聞棠還未見其人,就先給自己使了個這麼大的絆子,不管她是有心還是還是無意,同行如敵,可不能小觑了她。
劉徹聽完後,心裡有些煩躁,但李少君說的也有道理,這世上又不止一個神仙,會的術法也不止一種,當下隻好揮了揮手,示意李少君離開。
李少君當然對此求之不得,表面淡定地說幾句吉祥話後便離開了溫室殿,殿中隻沉默了片刻,便有人打破這片凝滞。
這人身形窈窕,容貌昳麗,服帶華美,此人喚做郭舍人,原是宮廷内一名俳優,性格诙諧幽默,他平日裡所言雖然有諸多不符合大道理的地方,但因為能使皇帝和順愉悅,所以很受劉徹寵悅,經常随侍左右。
郭舍人所精具是些射覆、歌舞、雜技、投壺之流,沒什麼大用處,卻可以逗笑解悶。
郭舍人鼓起勇氣道:“請陛下恕奴鬥膽向您舉薦一人。”
這可真是稀奇,郭舍人一個倡優,平日所交皆是些讴者俳優,和那些仙長術士們并不相熟,他哪裡會有人選舉薦?
劉徹:“是何人選?”
郭舍人斬釘截鐵道:“東方朔!”
他舉薦東方朔,既非為了媚上取寵,也不是替東方朔着想,想給他争取一個好機會,相反,郭舍人和東方朔之間關系很差,差到視同水火的地步。
一開始是郭舍人單純看東方朔不順眼,認為東方朔這人平時為人處事太狂妄,想要借射覆遊戲戲耍他一番,讓他吃個憋,沒想到東方朔不僅沒成功猜出答案,還借機把郭舍人譏諷一遍,說郭舍人“嘴上沒毛,叫聲嗷嗷,屁股越撅越高”
從此兩人算是結下梁子了,隻要郭舍人一找到機會就給東方朔下絆子,但因為他腦子不太聰明,智商有點堪憂,所以每次都沒成功,但他并不氣餒,反而越挫越勇。
郭舍人:“那東方朔自诩見識廣博,三冬文史足用,又擅蓍布卦,定能了解這些神奇之物。”
對于他們倆之間的那點小恩怨,劉徹一清二楚,一開始還能看看他們兩個誰能說得過誰,後來郭舍人每次都吃癟,就沒什麼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