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暄幾乎每日都要在崇政殿裡聽翰林院的大儒們講學,每五日還去校場練習騎射,日子充實有趣,司羽很是羨慕,央求了官家好幾天,最終同意她穿着男裝去聽課。
作為皇家公主,翰林院的大儒們基本是沒有見過的,司羽早早就跟她弟弟通了氣,身邊侍女跟小黃門又被官家敲打過,隻要在進後宮之前換回女裝便不用擔心被其他人發現,知道她女扮男裝學習的後宮也就曹皇後跟周賢妃,而崇文院裡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齊衡,所以派她弟弟約了人,準備單獨叮囑他不得透露她的身份。
地點約在崇政殿附近的一個涼亭,亭邊有一叢芍藥,花開得正好,趙暄得了司羽做的小點心很開心的在一旁吃着,順便給她把風。
“見過雍王殿下。” 齊衡來到亭前向趙暄作揖行禮後才順着他的指示坐在凳子上,這時才看清坐在趙暄身邊的司羽,隻見她穿着天青色的交領直裾,長發半攏束在腦後,露出光潔飽滿的額頭,纖細的手中把玩着一隻白玉佩,那手指似乎比玉佩還要溫潤。
“這位是?” 齊衡這一月來對趙暄很是照顧,趙暄也喜愛這個哥哥,兩人相處很好,不拘于君臣禮數,所以他才敢直接發問。
趙暄看了一下司羽,沒敢開口。“小弟趙羽,隻是偏遠宗室子弟,幸得官家恩寵賜我随從雍王殿下讀書,小弟想着能早些與同窗熟識,便央求雍王殿下請來同窗小聚,可惜張家公子有事,未能有幸蒙面。”齊衡來之前司羽就想過若是他沒有認出該怎麼說,所以借口是早就編好的,跟大儒們也是這樣說的。
多一位同窗齊衡自然覺得歡喜,便跟司羽、趙暄聊起了今日韓大人留的任務。趙暄跟司羽都是周賢妃從三歲開始啟蒙的,三百千早已熟背,因為年幼尚未練出一筆好字,但司羽以顔真卿的真迹教他學字,趙暄自然跟司羽一樣慢慢喜歡上了顔體,可是官家喜歡蔡大人的字,韓大人希望趙暄投其所好,所以在習字的時候都是拿蔡大人的字為摹本,趙暄不喜歡,齊衡也不喜歡,知道司羽也不喜歡後,頓覺是知音,暢談許久後才想起今日應該早點回家的,遂起身告辭。
齊衡作為雍王伴讀在宮内是有住處的,每旬可歸家一日,在急匆匆回家的路上,齊衡心裡還想着事兒,他一見司羽便覺得熟悉,又不知在哪見過,交談的時候忘了這件事,現在想來還是有種莫名的熟悉感,不過影響不大,多思無益。
“阿姐今日準備做些什麼?” 齊衡走後,司羽先去側殿換回女裝,再帶着趙暄回長春宮給母妃請安。趙暄滿五歲的時候便搬進了東宮,雖未封太子,但朝堂後宮均知隻是早晚而已,畢竟他是官家唯一的皇子。每次趙暄來向母妃請安的時候,周賢妃都會讓人給他做好吃的,司羽也偶爾會下廚做兩道菜,超前那麼多的飲食見識讓她的廚藝甚得趙暄喜歡。
“做你喜歡的小炒,今日母妃備了藕夾,想來你也會喜歡。” 司羽牽着趙暄的手,帶着他慢慢往長春宮走。
兩日後,司羽便開始了聽學之旅。翰林院的大儒們果然有真材實料,往日母妃給她啟蒙的時候還覺得母妃才學出衆,等得到大儒們的指導後才知隻是略懂皮毛而已。司羽這幾輩子接觸文言文的機會不多,四書五經确實是需要好好補補的,況且老師們考慮趙暄年紀尚幼,講解十分詳細,對基礎薄弱的司羽來說确實很适合,她發現自己對待經書的理解其實有不全之處,也在慢慢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琢磨的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