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果然如他們所料,安帝故意大晚上召見楊盈,刻意無禮為難。
楊盈枯等一晚,卻也沒見到安帝。
不過楊盈已經不是一開始那個怯懦的小公主了,她撐得住,還反将一軍。
第二天,安帝便讓楊盈去永安塔見梧帝。
因為柴明他們活的好好的,甯遠舟也不急着讓梧帝寫什麼雪冤诏書,楊盈便隻跟他說了使團的大緻成員,還有安都潛伏的六道堂成員,讓他放心,他們一定能把他救出去。
這次見面,雙方都安了心,楊盈便繼續做着禮王,跟安帝派來的人來回拉扯。
司羽和甯遠舟忙着設計營救方案、撤退方案,于十三他們也都有自己的任務。
到了安都,任如意便和使團分開了,在回安都的路上,任如意也認可了李同光,便把自己要給昭節皇後報仇的事告訴了他。
其實李同光也查過昭節皇後的死因,他知道師傅将皇後看的有多重要。
他将自己知道的情況和盤托出,與司羽所說的大差不離。
于是到了安都之後,李同光便跟安帝說了自己遭到朱衣衛刺殺的事,引得安帝猜忌朱衣衛這把刀被他人所用。
安帝便讓朱衣衛現任都指揮使鄧恢自查自糾。
現任右使迦陵正是出賣整個朱衣衛梧都分部的幕後之人,她怕被鄧恢發現,刻意引導鄧恢找到刺殺李同光的真兇。
但李同光此舉本就是為了讓朱衣衛的人自亂陣腳,在鄧恢自查時還把有人出賣整個朱衣衛梧都分部的事也捅了出去。
鄧恢的父親死于朱衣衛白雀之手,他本就對朱衣衛心存偏見,聽聞之後自是會暗中調查一番。
但迦陵在朱衣衛這麼多年也是白幹的,她一面盡力隐藏自己,一面想證實自己懷疑任如意便是任辛的猜測,但沒等她對任如意出手,任如意先殺了她替玲珑報了仇。
在朱衣衛内部動蕩之時,李同光和任如意一起設計了二皇子害死大皇子以及大皇子的嶽父的假象,令安帝大怒,急令朱衣衛查明真相。
但就在此時,甯遠舟和司羽他們率領六道堂兄弟将梧帝從永安塔上救了下來,趁着動亂逃出安都。
安帝這時顧不得查真相了,又讓朱衣衛轉而去追捕梧帝和六道堂。
但任如意又在這個時候毀了朱衣衛名冊,還把司羽和錢昭一起制作的解藥分給了白雀們,那些不願意做白雀做朱衣衛的人便趁此機會逃走了。
出了這麼大簍子,安帝氣急敗壞,還想殺些剩餘的朱衣衛洩憤,所以就連鄧恢也有些看不過去了。
所以當任如意潛入皇宮時,鄧恢放了水,裝作未發現,但他卻沒料到任如意真的敢殺人,她殺了安帝。
國不可一日無君,之前被派去監修天門關的二皇子收到傳書後急急趕回來,與安帝其他皇子開始争奪帝位。
将要跟沙西部小公主聯姻的李同光立刻成了所有人都想拉攏的對象。
但畢竟是二皇子年長,又是昭節皇後所出,身後有沙東部的支持,不久之後便大敗其他皇子登上了皇位。
這個時候,六道堂已經帶着梧帝來到了天門關。
天門關戰場上枉死了太多戰士,他們希望梧帝這個罪魁禍首能向他們道歉,并為他們祈福。
經曆了種種,梧帝總算不似以前那麼狂妄自大,在祭拜完犧牲将士後,一行人準備向梧都進發。
六道堂将梧帝救回來的消息早就通過信鴿傳回了梧都,朝堂大臣們各有思量,也有人想阻攔梧帝,但現在已經來不及了。
皇後蕭妍之兄蕭将軍率領一千精兵趕到天門關,準備将梧帝迎回,卻在天門關附近發現了北磐人的動向。
原來當初二皇子因為不滿流放,決定送北磐人入天門關,幻想北磐人入宮幫自己奪得帝位。
但安帝被刺殺,二皇子沒跟北磐人商量好便匆匆離去,但他卻讓北磐知道了安國此刻面臨皇位接替,而之前的安梧兩國大戰也損害了兩國實力。
所以即使沒有安國二皇子的幫助,北磐也集結大軍準備南下。
因戰事涉及兩國百姓,梧帝決定派一人前往安都将實情禀告給安帝,但這樣實在太慢,司羽便讓金雕給任如意傳信。
任如意收到信後交給了李同光,由他向現在的安帝上表。
剛登基的二皇子可不敢讓人知道他曾經做了什麼,隻好讓李同光和其他将軍一起領軍在天門關處阻截。
六道堂一行人除了部分護送梧帝回梧都的,其他人都留下來了,包括司羽跟甯遠舟。
北磐派了五千精銳,蕭将軍麾下一千人可抵擋不住,隻能希望憑借關隘減少些傷亡。
點燃的烽火傳遞着敵情,附近的城鎮都派了兵過來查看,艱難抵擋幾日後,安國梧國的大軍都到了。
安梧兩國再打仗,也是中原九國的内部混戰,北磐是異族,自然不能讓他們的鐵騎踏入中原。
戰争整整持續了大半月,三方都在增兵,天門關成了絞肉場。
一直和錢昭留在傷兵營救治的司羽實在不願意再看到人員傷亡了,便在北磐大将又一次叫嚣時,登上城門拉強弓如滿月,一箭取了他的性命。
那大将離城門百丈有餘,早不在普通人的射程裡,所以才敢如此叫嚣。
而後司羽又點名了幾個看起來像是将軍的北磐人,才因為胳膊拉傷下了城樓。
司羽一戰成名,任誰也沒想到這個看起來柔弱的女子竟有如此好的射藝。
甯遠舟之前便打算暗中探營,趁着北磐軍心大亂,帶着武藝出衆的六道堂兄弟潛入敵營,點燃糧草,刺激戰馬奔逃,引得北磐敵營營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