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郁離已經出嫁,但要是名聲壞了,就怕夫家會有意見,以後她在傅家不好過。
馮嬸子是憐惜郁離的,這孩子踏實能幹,十分省心,要是她有這麼能幹的孩子,喜歡都來不及。
也就郁家人口多,眼裡隻有那些帶把的,不将女兒、孫女當人看。
直到抵達郁家,馮嬸子仍是再三叮囑她,讓她别受桂花嬸的話影響。
桂花嬸和郁老太太不合,聽說當年她嫁到青石村時,被郁老太太嫌棄又懶又饞,在村裡當衆說她的小話,桂花嬸一直懷恨在心,這梁子就這麼結下了。
先前桂花嬸叫住郁離,自然是不安好心,想慫恿郁離鬧分家呢。
郁離沒有應,就這麼沉默地聽着,不過以往她也是這樣,馮嬸子沒有多想,以為這孩子聽進去了。
“行了,你進去吧。”
馮嬸子知道她今兒回門,肯定是急着回家見父母和姐妹們,也沒拉着她多聊,和她擺了擺手,也朝自己家走去。
**
郁家的院門開着,一個八歲左右的女孩子正在掃地。
她身上穿着不合身的衣物,袖子和褲腿都短了一截,上面還打了不少補丁,縫了又縫,一看就是撿姐姐們的衣服穿。
不過現在是夏天,天氣熱,就算穿不合身也不要緊,冬天就不行了。
郁離進來時,女孩看到她,臉上露出驚喜之色,朝她沖過去:“大姐!”
被女孩子撲到懷裡時,郁離有些不自在,不過仍是抱住她。
這時,又一個十歲出頭的女孩子從西屋的一個泥土房裡出來,也是滿臉驚喜,“大姐,你回來了。”接着她往後院那邊喊,“二姐,大姐回來了。”
在後院喂豬的郁金聽到這話,趕緊跑出來。
郁離看着從後院跑過來的少女,十三四歲的年紀,同樣是瘦巴巴的。
或者說,這三個女孩子都和郁離一樣瘦骨伶仃,身上沒丁點肉,比村裡很多窮苦人家的女孩子都要瘦。
這是郁家二房的三個姑娘,郁離的妹妹們。
十四歲的是郁金,十二歲的是郁銀,八歲的是郁珠,取的是金銀珠寶的意思。
至于郁離的名字為什麼和姐妹們不同,也是因為她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雖是女孩子,郁老二夫妻當時是歡喜的,正好回家時,郁老二聽到有人在路邊念了一句“離離原上草”的詩,覺得這離字聽着不錯,便給剛出生的女兒取名郁離。
除了郁離,郁金、郁銀和郁珠的名字,就是郁老太太随便取的了。
按郁老太太的話,希望她們将來出嫁時,能給娘家帶來數不盡的金銀珠寶,便按着這四個字來給二房的女孩子們取名。
三姐妹原本都在幹活,這會兒看到出嫁的大姐回來,太過驚喜,哪裡還顧得上這些。
這幾天,她們都很擔心大姐,生怕那傅家的小兒子真的死了,沖喜失敗,大姐被送回來,說不定會被扣上個克夫的名聲。
直到聽說傅聞宵醒過來,她們總算松口氣。
郁金是個急性子,忙不疊地問:“大姐,你這幾天過得怎麼樣?姐夫還好吧?有沒有人欺負你?你能吃飽飯嗎?沒有餓肚子吧?”
說到最後,她憂心忡忡。
郁金最怕餓肚子,也怕大姐嫁過去仍在餓肚子。
二房的人都很瘦,但最瘦的還是柳氏和郁離。
柳氏便不必說了,因為沒有兒子,腰闆不直,在郁家過得小心翼翼的,有什麼吃的從來輪不到她;郁離則是因為是長姐,要照顧下面的妹妹們,每次妹妹們餓得嗷嗷大哭,都要從自己的口糧省些出來給妹妹們,導緻她吃得更少。
郁離面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你放心,我很好,沒有餓肚子。”
“真的?”
郁離用力點頭,其他的她不敢說,但真沒餓肚子。
她提着手裡的籃子,帶着三個妹妹們回到二房所住的西屋,隻兩間泥土房,一間是郁老二夫妻的房間,一間是四個姐妹住的地方。
郁離将籃子放到桌上,郁金三姐妹這才注意到籃子,問道:“這是什麼?”
“婆婆讓我帶回來的回門禮。”
郁金好奇地打開,當看到籃子裡有一個小布袋的細糧、十幾個雞蛋,甚至還有巴掌大的一小塊臘肉時,雙眼都瞪圓了。
在鄉下人眼裡,糧食就是命根子,出嫁女新婚回門時,帶糧食當回門禮是正常的事,周氏特地收拾的這籃子的東西,可謂是十分豐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