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臘肉飯煮好,郁離先盛了六碗臘肉飯,将它們堆得滿滿的,将之放到籃子裡,然後提回房。
最後鍋裡隻剩下淺淺的一層米飯和焦香的鍋巴。
其實她是想吃鍋巴的,但想到大家要一起分享,隻好忍痛留下。
-
到了午時,地裡幹活的人紛紛回來。
很快郁家便熱鬧起來。
郁老二夫妻聽說郁離今天回門,十分高興,顧不得滿身大汗,直接往西屋而去。
“離娘,你回來了。”
屋裡的郁離看向這對夫妻。
乍然一看,他們又黑又瘦,是典型的鄉下貧苦農民的模樣,明明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看着就像快五十歲的老農。
特别是柳氏,那黝黑的臉龐透着臘黃,一看身體就非常虛。
夫妻倆都是老實人,看到出嫁的女兒回來,雖然激動,卻不知道說什麼。
他們心裡還有些忐忑,擔心女兒埋怨他們。
其實他們并不同意将女兒嫁去傅家沖喜,隻是這是郁老太太決定的事,全家都同意,就算他們作父母的也沒辦法反對,郁老太太一句孝道壓下來,夫妻倆隻能妥協。
是他們沒用,心裡對長女十分愧疚,這幾天都沒休息好。
就算聽說傅家的哥兒醒過來,也沒讓他們有多開心,一個命不長的病秧子,但凡是疼愛女兒的父母,都不會願意讓女兒嫁過去。
郁離的目光掃過他們,開口叫道:“爹、娘。”
郁老二夫妻倆趕緊哎了一聲,張了張口,不知道說什麼。
最後還是柳氏問道:“離娘,你、你這幾天過得怎麼樣?”
“挺好的。”郁離淡淡地說。
許是察覺到她的冷淡,夫妻倆縱有再多的話,也不知道怎麼開口,他們都是嘴笨口拙的,平時不怎麼和女兒們交流,這會兒心裡有愧,更不知道說什麼。
幸好這時郁珠跑過來,叫他們過去吃飯。
郁老二夫妻倆趕緊應下,去院子裡打水洗手,又洗了把臉,方才去堂屋吃飯。
堂屋裡擺了張大桌子,衆人擠着坐在一起。
郁離看了一眼,目光掃過這些人,将他們的臉和記憶一一對上,發現郁家大房的人不在。
郁老大也是讀過書的,可惜他的資質不行,連童生都沒考上,又不想回村種田,便在縣城給一家米鋪當賬房,吃住都在米鋪的後院裡。
後來郁敬德、郁敬禮去縣城和陳秀才讀書後,郁老大索性在縣城租了一個房子,和兩個兒子一起住。
郁老大的妻子陳氏則帶着女兒郁琴、小兒子郁敬宗留在村子裡侍奉公婆,偶爾會帶着兒女一起去縣城探望丈夫和孩子,順便在那裡住一段時間。
正好這段日子,陳氏帶着兒女在縣城,并不在家。
雖然大房的人不在,然而屋裡的人仍是不少。
每到吃飯之時,便是郁家最熱鬧的時候。
郁金端着一大盆的青菜湯過來,因湯盆太大,她端得小心翼翼的,鼻尖沁出汗珠,生怕不小心就摔了。
郁離伸手接過,将它端進堂屋。
屋子裡的人正在聊天準備吃飯,注意到郁離也在時,都沒說什麼,倒是三嬸王氏朝她招呼了一聲。
“哎喲,離娘回來啦。”然後又朝郁金道,“金娘,你姐今兒回門,怎麼不多做點好吃的招待她?”
她看桌上的菜,和平時差不多,鹹菜、青菜湯,連道便宜的豆腐都沒添。
話雖是這麼說,其實她心裡知道,每天做什麼飯都是郁老太太安排好的。
早上出門前,郁老太太會将每天一家子要吃的糧食拿到廚房,其他的都鎖起來,這也是防着旁人偷吃。
在郁老太太心裡,孫女不值錢,不會為了一個嫁去沖喜的孫女就讓家裡殺雞宰鴨招待她,那是不可能的,該怎麼吃就怎麼吃。
郁離将那盆青菜湯放到桌上後,朝王氏道:“三嬸說得對,二妹今兒确實做了好吃的。”
王氏聽後不禁愣住了。
難道老太太真讓郁金做好吃的招待回門的孫女?不可能的吧?
這時,王氏的小兒子郁敬義嚷嚷起來,“什麼好吃的?我也要吃。”
他今年隻有六歲,是郁家孫輩中最小的孩子,平時很得郁老太太寵愛,但凡有些好吃的,都能落到他嘴裡。
沒等郁離說話,衆人已經看到端上來的一大碗公的米飯鍋巴,上面是油潤的米飯,下面是一層焦黃的鍋巴,就算在這大熱天,都極為誘人,讓人忍不住口水泛濫。
衆人都有些糊塗,這米飯鍋巴哪裡來的?
正想着,就見郁離提來一個籃子,将上面的布打開,然後端出六碗堆得滿滿的臘肉飯,一一擺在二房的人面前。
二房共有六人,正好是六碗臘肉飯。
郁離朝二房的人說:“爹、娘,二妹、三妹、小妹,吃飯吧。”
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