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兩位姨娘并沒有去大廚房那邊點菜,到了飯點,大廚房卻安排小跑腿兒給金姨娘送了果子湯,又給木姨娘送了肉粥。内院的小跑腿兒都是九歲左右的小丫鬟,年紀不大,但口齒很清楚,說的都是太夫人想着小主子們,特意賜了菜過來。
姨娘們倒是沒覺得慌張,畢竟賜菜這種舉動怎麼看都是善意的。但過了幾天,她們還是分别派人去了一趟周婆子那邊。金姨娘特意安排了一個老成的嬷嬷過去,也是巧了,雙胞胎小小姐們這兩天有些咳嗽,理由是現成的,就說金姨娘憂心孩子們的身體,想要讓她們吃些順口的,特意安排了從娘家帶來的心腹奶嬷嬷去大廚房點菜。
奶嬷嬷點了一道銀耳梨子湯,拉着周婆子說了一會兒話。
等她用保溫盒子裝着一缽湯回到汀蘭院後,金姨娘親自喂了孩子們把甜湯喝完了,又囑咐看顧的侍女們:“仔細看着些,若到傍晚還咳,就得安排人去請大夫了。”
如此這般把女兒們安置好了,才拉了奶嬷嬷進内室說話。
奶嬷嬷道:“都打探清楚了,那天是太夫人的兄弟來了,貴客登門,特意留了二少爺、三少爺在榮喜堂吃飯。許是這樣,也想起咱們兩位小小姐來了。叫我說啊,就是如今天氣太冷了,所以太夫人賜了湯下來。若是夏天,怕是會叫人把孩子們抱過去呢。”奶嬷嬷這話其實是在寬金姨娘的心,叫她知道,太夫人是喜歡兩位小小姐的。
府裡如今這個局面,金姨娘并不怕太夫人搶她女兒。或者說,她甯可太夫人把她的一雙女兒抱過去養,有了在嫡母跟前教養的名聲和情分,日後的前程才會更好。
奶嬷嬷又說:“不過我聽那周婆子說起一件稀奇的,說是先侯爺有個嫡親姐姐,是個巾帼英雄一般的人物,太夫人與這位大姑姐竟是相處得極好。這些天,三少爺天天去太夫人那裡,都是聽太夫人講述那位的事。依稀聽說三少爺還要給那位作傳。”
“作傳?”金姨娘吃了一驚。要說給先侯爺作傳,這事就顯得很合乎常理了。但是給先侯爺的姐姐作傳?怎麼就要給一位女子作傳了?那女子到底做了什麼英雄的事?
想了想,金姨娘說:“倒是和我們沒什麼關系……”
“哎呦,我的姑娘喂!怎麼就和我們沒關系了。”奶嬷嬷的腦海中響起周婆子的一句感慨。周婆子道:“民間有句話叫侄女肖姑,姑姑若有這樣那樣的好名聲,侄女們肯定要跟着受益。哎呀,老妹子,我真是羨慕你們呀,你們的好日子都在後頭呢!”
從大廚房回來的一路上,奶嬷嬷都在想這句話,越想越覺得在理。
她下意識揚高了聲音,好似有些興奮:“姑娘喂,先侯爺的親姐姐可不單是侯爺的姑姑,也不單是三少爺的姑姑,還是咱們兩位小小姐的姑姑。姑姑的名聲好了……世人說起咱們的兩位小姐姐,不管怎麼說,肯定都要高看一眼。待到日後嫁娶……”
“孩子們都還小呢。”金姨娘忙道。
奶嬷嬷不認同地搖頭:“正是因為孩子們還小,咱現在把名聲傳出去,大家都想不到嫁娶那頭上。等過上十年,隻要有一些人還記得府裡出了那樣一位姑奶奶,那兩位小小姐就能從中受益。若是現在兩位小小姐年齡都已經大了,咱反倒是不能做這樣的事,叫人一眼看出我們(想擡高姑娘身價)的意圖,反倒是……反倒是壞了事。”
“嬷嬷說得是,我竟是沒想到這一層。”金姨娘若有所思。
那怎麼才能幫那位姑奶奶揚名呢?金姨娘雖然是妾,家裡也不是沒來曆。金家是開酒樓的,亂世時損失不小,但後來她被送到詹侯爺身邊做妾,家裡也算是站對了隊伍。如今她父兄已經在京城裡開了家酒樓,憑着她家的菜譜,生意定是能做好的。
酒樓一樓是大堂,二樓是包間。大堂裡可以安排一個說書人招攬生意。
什麼事情從說書人嘴裡一過,不就宣揚出去了麼?
但這種事情不能由她這個姨娘來起頭。她要是偷摸着給娘家遞消息,那就是壞了規矩。總歸還是要走太夫人的路子。等太夫人同意了,她才能喊娘家一起使力。
奶嬷嬷幫着出主意:“我聽說太夫人十分喜歡繡活,不拘是帕子,還是荷包,身邊的丫鬟隻要做了孝敬她的,總能得賞。太夫人還說什麼,那繡活件件都是臻品。”
“那我給太夫人做身衣服吧!”金姨娘當機立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