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理解萬商的激動。
雲夫人不能理解,順姨不能理解,那位從宮裡出來的烏嬷嬷也不能理解。
這會兒是白天,詹權在衙門裡當社畜,詹木寶和詹木舒在書房裡當學畜,詹花花和萬喜樂本來在萬商的屋子裡玩,但瞧着雲夫人好似有話要說的樣子,她們母女倆找了個借口避出去。于是這屋子裡就隻剩下了萬商、雲夫人、烏嬷嬷和順姨四個人。
其中三人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萬商。
因為姑表做親、姨表做親在這個時代真就是常見之事。尤其是對于一些疼愛女兒的母親來說,生怕女兒所嫁非人,生怕女兒去了婆家自己照看不到被欺負,那麼就把女兒嫁回自己娘家去,由自己的娘家親人幫忙照看,這一世肯定别提有多穩當了。
順姨想了想,幫忙找了借口:“都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可是老家那邊有什麼說法?”這裡的老家專指先侯爺和萬商的老家,小地方說不定有小地方的講究。
萬商差點想順着順姨的話把這個理由認下來。
好在她腦子反應快,知道這隻能糊弄一時,不能糊弄一世,萬一日後真有人跑去老家調查呢?要想徹底杜絕姑表親、姨表親,她得正經地說出個一二三的理由來。
但萬商此時也不能信誓旦旦地說上一句:“血緣太近,生下來的孩子很可能會畸形。”雖說這确實是真相,隻要有點常識的現代人都知道這點,但萬商就是不能說。
因為此時做姑表親、姨表親最為頻繁的是世家。
世家的女兒非常精貴,輕易不會外嫁。據說前朝有一位二品大官拿着半數的身家向世家求娶——這位大官的母親出身皇商之家,半數身家估摸有幾十萬兩白銀——最後也不過是娶到了一個末流世家的寡婦女。就這樣,當時羨慕大官的還大有人在。
萬商對寡婦沒什麼偏見,如果這個故事裡沒有“世家”的影子,隻說二品大官娶寡婦,萬商甚至還要拍手稱快,因為封建社會自上而下的影響會讓很多民間寡婦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切實的好處,她們若想再嫁,輿論環境會好很多,宗族也不敢死命攔着。
但這個故事的重點恰恰就是“世家”。
這就讓整個故事顯得有些微妙了。
在萬商看來,世家女的精貴和世家的名聲是捆綁在一起的。
因為世家名聲好,所以世家女精貴,求娶之人向來非常多,但真正能娶到的卻寥寥無幾。反過來也行得通,因為世家女精貴,人人都想要娶到世家女,所以證明世家的名聲好。既然有了這樣相輔相成的關系,那麼世家為了經營自己的名聲,世家女隻會越來越精貴。不是他們那一階級的,想要順利求娶到世家女,隻會越來越艱難。
若非亂世,說不得就連咱們這位剛剛入主京城的皇上都娶不到世家女!
可那麼多世家女長大了總要嫁人的吧?
不外嫁,就内部聯姻呗!
世家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姓,幾個姓氏相互嫁娶,經過千百年傳承,姑表親、姨表親肯定會做得非常頻繁。可能随便拎一對世家小夫妻出來舉例,他們是姨表兄妹,往上倒倒男方的父母是姑表兄妹,再往上倒倒女方的外公外婆也是表兄妹做親……
安信侯府本來就因為皇後之位已經徹底得罪世家了,世家正視他們如眼中釘,這個時候,如果萬商站出來高喊說三代血親結婚會生出怪胎畸形和傻子,就是主動送了一個把柄給世家。世家絕對不會放過這一“天賜良機”!
世家完全可以一邊風馳電掣地搞死安信侯府,一邊假模假式地對皇上表忠心:“我們之所以要搞死那家人,是因為他們妖言惑衆壞我世家名聲、咒我世家傳承,和皇後之位的歸屬一點關系都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忠臣,皇上一定要為我們做主啊!”
到那時候,安信侯府死了也是白死,就連皇上都說不出什麼來。
因為蠢死是沒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