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安信侯太夫人說的那些是真的,那民間的近親結親就得盡快杜絕。
百姓在皇上眼裡是一個總數字,是一個符号。百姓養兒本就艱難,健康孩子都不一定能順溜養大,要是生下來的孩子先天不足,他們根本看不起病,那就是白生!
生一個是無效人口,生一個又是無效人口……這是極大的浪費!
再說安信侯府,詹木舒終于為那位無緣得見的姑姑寫完傳記了。
天知道他這些日子有多忙,又要陪着大哥一塊兒學律法,又要和大哥一起去跟着龐管事盤點家裡的庫房,還要認認真真地為姑姑寫傳記。好在是傳記終于寫完了。
他捧着傳記興匆匆跑進榮喜堂裡,萬商正帶着大丫鬟們一起查賬冊。
不等詹木舒說什麼,萬商就招招手把他喊到自己跟前:“瞧瞧這一頁的賬冊,看出哪裡有問題沒?”
詹木舒頓時就感知到了一種當初跟着先生讀書被臨時考校的緊張。
萬商打趣道:“這些個賬冊,現在有我看着,我忙不過來就請你娘過來幫忙。以後等你們娶了媳婦,就由你們幾個的媳婦來看。好像是輪不到你看。但我想着,你完全不懂也不行,真不懂就會被人糊弄。所以,你認真瞧瞧,這一頁有問題不?”
毫不意外的,詹木舒又臉紅了。
他努力闆正着一張臉,盯着賬冊認真檢查,這賬冊應該是大廚房那邊的采買賬冊,這一頁記錄的都是食材的購入。冬天到了,什麼食材都在漲價,尤其是蔬菜,價格比起春夏時翻了幾番。肉食也買些,量不算多。再還買了海貨、山珍等不常見的。
肉不多是因為安信侯府在守孝。
過了熱孝後,此時的人并不會完全禁斷肉食。除非是那種想要刷名聲的,才會連着三年一絲肉、一滴葷油都不沾。像汀蘭院裡住着的那三個孩子,因為年紀小,就要适當吃些肉,每天都會給他們吃雞蛋、熬肉粥。再就是萬商這裡,也少少的有些肉菜,但大肉還是沒有的。至于詹木寶這樣繼承了爵位的宗子,最多就是用葷油做菜,或者用肉當配菜,裝盤時再把肉撇出去,明面上是見不到肉的。
大廚房最近采買的肉,主要是為了熬油,量上就小了一些。
乍一眼看過去,賬冊當然沒什麼問題。
但詹木舒這些天跟着龐大用查看庫房,不是白看的,他指着某一行的“山珍二十斤”,說:“這裡記得有些不清楚,山珍也分好多種呢,到底是幹木耳、幹蘑菇,還是野果子,價格肯定不會一樣。但這裡卻籠統地記了。”這一筆至少能貪掉幾兩銀子。
“不愧是舒兒,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萬商不吝誇獎。
山珍這一類的食材不是每天都需要采買的,很可能一兩個月、兩三個月才買上一次。做手腳的人或許覺得他們幾個月才動一次手,不容易被看出來,就這麼做了。
詹木舒被誇得高興,低着頭繼續盯着賬冊看,似乎還想再看出點什麼,好再得一個誇獎。結果看啊看啊,看了好一會兒,他搖頭說:“似乎沒有什麼了。”
萬商笑道:“其實這整一個的賬冊都有問題。”
“咦?”
萬商耐心解釋起來:“你看不出來很正常,因為我隻給了你這一頁。要配合另外的東西一起看,才能看出問題。咱們自己有莊子。平日裡吃的雞鴨也好,菜蔬也好,不夠了才會去外頭買,大多數是自家莊子那邊送來的。按照我的意思,雖然都是自家的東西,為了兩邊賬冊明晰,莊子那邊送了多少吃食過來,賣了多少錢,那邊要記上一筆。府裡買了多少東西,花了多少錢,也要記上一筆。但他們卻不是這樣記的。”
萬商拿出莊子上的賬冊給詹木舒看。
大廚房的賬冊是每日買了多少東西花費多少錢。
莊子那邊的賬冊呢,每日隻記錄收成和消耗,不記錢。比如某月某日收獲蘿蔔三百斤、消耗五隻雞等,這個消耗包括維持莊子運轉需要的部分和送府裡的部分。因為大宗的糧食買賣都按季度來,所以到了季度盤賬的時候,才會涉及到銀錢的計算。
兩份賬冊的記錄方式完全不同,想對賬都不好對。
而因為很難對賬,若萬商說大廚房貪污了,隻怕他們還要大聲喊冤。可萬商手裡有一本物價單,按照這個物價單,自家的廚房總是按照京城内城的物價去采買自家莊子上的産出,這就是有問題啊!